某种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Cc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的表现型有: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和卷毛白色,它们之间的比为:3∶3∶1∶1。“个体X”的基因型为( )
A.BbCc B.Bbcc C.bbCc D.bbcc
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30个,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四次。其结果可能是
A.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8 |
B.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 |
C.消耗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300个 |
D.该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最多有2100种 |
关于科学家的科研方法及其研究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
B.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方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
C.沃森克里克利用“建构模型”方法提出DNA双螺旋结构 |
D.格里菲斯通过“肺炎双球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
下列哪项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
A.自然选择 | B.基因突变 | C.随机交配 | D.染色体变异 |
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进化以种群为基本单位 |
B.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生物进化方向 |
C.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
D.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
下图甲表示某野生型果蝇一条正常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的序列,乙、丙是两只变异类型果蝇相应染色体上的基因序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果蝇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
B.白眼基因和朱红眼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 |
C.乙、丙发生的变异类型均可用显微镜检测 |
D.丙果蝇变异类型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