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示意我国两区域,甲现面临常规能源枯竭,乙长期缺乏常规能源。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关于甲、乙两区域铁路建设的限制性条件,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甲地区冬季雪灾频发 |
B.甲地区沼泽广布,有季节性冻土分布 |
C.乙地区沿海地区,多平原,地形平坦 |
D.乙地区台风、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 |
下列关于解决两地区能源不足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甲地区大力开发地热能、沼气 |
B.甲地区从俄罗斯输入石油,铺设输油管道 |
C.乙地区利用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能源 |
D.乙地区发展风能、潮汐能 |
下图为某区域某种自然资源储量和需求量关系图。读图回答问题。四地中资源储量最小,而需求量最大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四地间该资源最有可能产生跨区域调
配现象的是
A.①→② | B.④→① |
C.③→④ | D.②→③ |
20世纪80年代,国家根据全国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地带,据此回答各题。下表表示划分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各项指标(“J”的多少表示优势的大小)。据表判断,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排序与表中数码相符的是
A.①②③ | B.③②① | C.①③② | D.②③① |
我国东、中、西部存在明显的产业结构差异。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自然条件不同 | B.资源配置不同 |
C.劳动力素质不同 | D.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据此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回答问题。下列各项,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是
A.都是平原地区 | B.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
C.都位于入海口处 | D.土壤都比较肥沃 |
有关这两个区域农业生产活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长江三角洲属于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 |
B.松嫩平原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 |
C.![]() |
D.长江三角洲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则适宜发展畜牧业。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是
A.第一、三产业都上升 | B.第一产业上升,第三产业下降 |
C.第一、二产业都上升 | D.第一产业下降,第三产业上升 |
下图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其中代表江苏省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