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由太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图中左上角)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东日景观,洗印出的照片上显示拍照时间为9时0分0秒(北京时间)。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 )
| A.22时 | B.14时 | C.20时 | D.16时 |
拍摄照片的当天,漠河的夜长约为( )
| A.16小时 | B.14小时 | C.10小时 | D.12小时 |
该船即将进入( )
| A.巴拿马运河 | B.麦哲伦海峡 |
| C.德雷克海峡 | D.直布罗陀海峡 |
此时世界各地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 A.美国中部小麦黄熟 | B.中国江淮流域干热 |
| C.地中海北岸连日阴雨 | D.拉普拉塔河正值涨水期 |
读图,中国纺织工业分布图,回答1~3题。
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的是
| A.毛纺织业、棉纺织业、丝绸纺织业 |
| B.棉纺织业、毛纺织业、丝绸纺织业 |
| C.毛纺织业、丝绸纺织业、棉纺织业 |
| D.丝绸纺织业、棉纺织业、毛纺织业 |
三类纺织业均有分布的省区是
| A.广东 | B.四川 | C.新疆 | D.浙江 |
在图中A地布局纺织工业,主要考虑的布局原则有
①接近原料地②接近消费市场
③平衡重工业地区男女职工性别比④便利的交通
|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①②③④ |
风力发电前景广阔,但风力发电场占地较多。下图是“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关于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地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夏季 |
| B.乙地有效风能密度大的主要原因是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地表平坦 |
| C.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 |
| D.丙地有效风能密度小的最主要原因是远离海洋 |
据调查,甲地风能资源利用前景优于丁地,其原因是
| A.甲地气温年较差比丁地小 | B.甲地有效风能密度比丁地大 |
| C.甲地人均土地资源比丁地多 | D.甲地能源需求量比丁地大 |
径流系数就是某一时期的径流量(毫米)与这一时期的降水量(毫米)之比,用百分率
表示,它能反映一个地区降水量有多少变成径流补给河流,有多少被蒸发或下渗。下表是我国部分地区的径流系数,根据表中数据,回答 1~2题。
| 地区 |
径流系数 |
地区 |
径流系数 |
| 南岭地区 |
〉60 % |
天山地区 |
20%—60% |
| 华北地区 |
〈30% |
江淮地区 |
30%—40% |
| 三江源 |
〈40% |
成都平原 |
〈40% |
| 浙江丘陵 |
〉60%[ |
藏北高原 |
〈30% |
| 云贵高原 |
〉40% |
西北地区(除天山地区) |
〈5% |
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得出
| A.华北地区和浙江丘陵径流系数差距较大,是因为华北地区蒸发量小 |
| B.降水量多的地区径流系数就一定大 |
| C.云贵高原的径流系数小于南岭地区,是因为地形平坦 |
| D.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径流系数山区大于平原地区 |
调查发现南岭地区径流系数有增大的趋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南岭地区近些年来,森林植被被破坏,对水源涵养有减弱趋势,不稳定径流增大 |
| B.降水量增大,地表的侵蚀作用加强 |
| C.径流系数增大,对河流补给变得不够稳定,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
| D.径流系数增大,对当地的气候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
读我国某河流流域图,回答1-2题。
造成流域内①②两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 B.气温 | C.降水 | D.植被 |
关于①、②两河段的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河段的外力作用一定表现为冰川搬运作用 |
| B.②河段的外力作用仅有沉积作用 |
| C.①河段以流水侵蚀为主使河床剖面呈“V”字型 |
| D.②河段表现为南岸沉积,北岸侵蚀 |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吉林省的地形特征是
| A.以山地、丘陵为主 | B.平原面积大,山脉呈南北走向 |
| C.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 D.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
关于吉林省农业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在长白山区,大力发展了畜牧业 |
| B.在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的松花江流域,普遍种植水稻 |
| C.依据不同区域的地形、水源等条件,发展了种植业、林业、渔业等 |
| D.利用其优越的气候、地形条件,发展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