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地理小组拟探究“西南地区泥石流多发的原因”,请你一起完成探究过程。(8 分)
探究主题:西南地区泥石流多发的原因
探究方法:图文分析法
探究材料:
尝试探究:
(1)地震带与泥石流:西南地区位于地震带上,地震频繁,岩石破碎,碎屑物质多,这是泥石流发生的物质条件。
(2)地形与泥石流:西南地区位于________级阶梯交界处,多山地,山高谷深,地表起伏大,这是泥石流发生的基本条件。(I 分)
(3)气候与泥石流:西南地区位于季风气候区,____季降水集中,多暴雨,这是泥石发生的诱发条件。(l 分)
(4)人类活动与泥石流: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人类活动,使地表________减少,加剧了泥石流发生的强度和频率。(1 分)
归纳总结:泥石流的发生与地震、地形、气候等自然原因以及人类活动有关。
迁移应用:
(l)人类的__________活动可以减轻泥石流的发生强度和频率。(1 分)
(2)下图实线为等高线,虚线为泥石流路线,若此时游客正好位于M 点,图中提供了① 、② 、③ 、④ 四条逃生线路,其中最安全的是_。(l 分)
(3)台湾省也是我国泥石流的多发区,请结合探究讨论分析台湾省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3 分)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2分)
(1)写出地球公转至A、B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A,B。
(2)地球公转至A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北极圈内有现象。此时澳大利亚的学生是将要放 (暑假、寒假)。
(3)一年中,福建省白昼最短的一天,太阳直射的纬线是,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影子最。
(4) 由于地球的公转在温带形成了明显的变化。
(5)我校初一年段本次考试的时间是(12月5日至12月6日),在此期间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处在_____(填节气)、___点(填字母)之间。
(6)在公转轨道外的短线上,用箭头画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方向。
读图“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每空1分,共9分)
(1)写出图中字母所示的地形部位名称: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
(2)E、F两地相比较,地形坡度较陡的是_________地,因为等高线密集。
(3)图中,A处适合__________运动;图中,李庄大致位于周庄的_______方向。若李庄与周庄的图上距离为4厘米,则两村庄的实地距离为__________千米。
(4)图中小河干支流汇合后的流向大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地计划修筑一座水库,坝址应选在_________处(填写图中字母)附近最合适。
读“板块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板块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分为大板块。写出图中板块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
(3)喜马拉雅山是板块和板块碰撞挤压而成的。
(4)澳大利亚所在的板块是,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
(5)根据板块运动方向来推断,红海将会不断(缩小或扩大),地中海将会不断
(缩小或扩大)。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地球公转至A、B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及日期:
A、节气日期
B、节气日期
(2)地球公转至A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北半球的夏季包括、、三个月。
(3)济宁昼夜相等的节气是、;当地球公转到图中B位置时,一年当中济宁的白昼时间达到最________(长或短);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_____________(极昼或极夜)现象。
(4)在公转轨道外的短线上,用箭头画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方向。
(5)由于地球的公转在温带形成了明显的 __变化。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A点的海拔高度是米。AD两点的相对高度是米。
(2)B处的地形部位是。C处的地形部位是。
(3)图中甲、乙是两处村落,甲村落位于乙村落的方向;若甲、乙两村落图上相距5厘米,那么,两村落的实地距离是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