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科研人员获得一种叶绿素b完全缺失的水稻突变体,该突变体对强光照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请回答: 

(1) 提取水稻突变体的光合色素,应在研磨叶片时加入       ,以防止色素被破坏。用纸层析法分离该突变体叶片的光合色素,缺失的色素带应位于滤纸条的       
(2) 该突变体和野生型水稻的O2释放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当光照强度为n时,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单位面积叶片中叶绿体的氧气产生速率       。当光照强度为m时,测得突变体叶片气孔开放程度比野生型更大,据此推测,突变体固定CO2形成       的速率更快,对光反应产生的         消耗也更快,进而提高了光合放氧速率。
(3)如果水稻出现叶绿素a完全缺失的突变,将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其原因是       。 
(4)该突变体叶绿素b完全缺失的原因是基因突变导致控制合成叶绿素b的           缺失造成的;若突变体水稻与野生型水稻杂交,F1植株能够合成叶绿素b,则该突变属于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科学家在研究钠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时,做了下述实验,先向枪乌贼神经纤维里注入微量的放射性同位素24Na,不久可测得神经纤维周围溶液中存在24Na。如果在神经纤维外溶液中先后加入某药物和ATP(直接提供能量的物质),测得神经纤维周围溶液中24Na的量如图所示。则:

(1)据图可知,加入某药物后,溶液中24Na的量;而加入ATP后,溶液中24Na的量
(2)由此可见,神经纤维排出24Na需要消耗24Na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
(3)“某药物”的作用机理是
(4)若将图中纵坐标改为“细胞中24Na的量”,在图中画出相应的曲线以表示细胞中的24Na量的变化。(注入神经纤维中24Na的总量为2)

甜豌豆的紫花对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其显性基因决定花色的过程如图所示:

(1)从图可见,紫花植株必须同时具有基因,才可产生紫色素。
(2)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其表现型分别是
(3)AaBb× AaBb的子代中,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的比例分别为
(4)本图解说明,基因与其控制的性状之间的数量对应关系是

牧草中,白花三叶草有两个稳定遗传的品种,叶片内含氰(HCN)和不含氰的。经调查研究发现,该植物叶片内的氰化物是经过下图生化途径产生的。并查明这两个基因D(d)、H(h)位于两对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

(1)现有不含氰的能稳定遗传的白花三叶草品系杂交,F1却全部是含氰(有剧毒),试推断F2表现型及其比例。
(2)有人做了如下一个实验,对F2中产氰的植物叶片提取液分别加入含氰糖苷和氰酸酶,结果都能在反应物中提取到氰。若对F2中不含氰的类型也进行上述实验,能否根据实验现象来推断F2的基因型,请给予一定的说明。


为了促进有丝分裂物质对细胞分裂的促进作用,将小鼠的肝细胞悬浮液分成等细胞数的甲、乙两组,在甲组的培养液中加入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乙组中加入等剂量的3H-TdR加入促进有丝分裂物质。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甲、乙两组细胞的总放射强度。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内3H-TdR参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是,该种分子所在的细胞结构名称是
(2)乙组细胞的总放射性强度比甲组的,原因是

(3)细胞利用3H-TdR合成生物大分子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周期的期。
(4)在上述实验中选用3H-TdR的原因是

如下图所示为正在生长的绿色植物的物质代谢过程中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两者间的关系,根据图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1过程在发生的能量变化是
(2)请问供给绿色植物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多的过程是。 产生能量最多的过程是(填代号)。
(3)请分析下列实验,并在横线处填写代号。
将一盆在阳光下正常生长的植物迅速移入暗室,立刻停止的过程是,稍候过程也随着停止。一段时间后,又迅速移到阳光下,上述2个过程先开始进行的是。而在此实验中,始终不会停止的过程是
(4)根据实验测定,黄豆种子在萌发时释放的CO2比消耗O2的量高出4倍,结合图解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