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选文,回答后面问题。
天使的礼物
①黄昏,儿子一如既往地推我去广场散心。二月的风变得暖起来,但是吹到脸上依然带着股寒意,就如我此刻的心境。
②刚坐上轮椅的时候,医生尚笑呵呵打趣,说我最多只能享用三周。可是如今漫长的三个月过去了,我依然坐在轮椅上。广播里正放着《吉祥三宝》,真羡慕那个丰腴健硕的妈妈,想必她到了80岁还能健步如飞吧?不像我,三十几岁就坐在轮椅上了。
③儿子兴致勃勃地问:情人节送什么礼物好?
④我漫不经心作答:“那要看对方喜欢什么,如果是心爱的,一句话,一首歌也是好的。”说完才觉惊骇,他刚上一年级,居然提出这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不禁想起上学期他曾说与一小女生相爱,我问,怎么爱?他答:“我们下课后一起在草坪里找灵芝草,给妈妈治病。”现在,灵芝草没找到,居然懂得过情人节了。
⑤ 忽然间,在淡金的晚霞里,一首英文歌响起来,我不禁感慨:“人长耳朵,就为享受这样美的声音吧!”儿子动容。
⑥回家后,儿子替我按摩,他见过名医生为我做按摩,手法倒是学得有模有样,可力度还远远不够。窗外传来孩子的笑闹声,我发现了儿子的心不在焉,顿时心生黯然,命他快快去玩。
⑦第二天黄昏,竟然又听到那首歌,是洒水车在唱,一时间,只觉得漫天繁花落了又开,连时光都淹没了。回过神来,才发现儿子早出去了。
⑧钟点工临走时提醒我,说整个寒假儿子日日在闹市区出没。那一带网吧颇多,里面未成年人也很多,要我千万管紧孩子,她说她的儿子就是在网吧里毁了的。我心里百味杂陈,酝酿着如何同儿子谈。
⑨可儿子似乎总是很忙,没等我谈到正题,他就鱼一样溜了。是的,外面春日融融,谁耐烦整日对着一张蜡黄的面孔呢!
⑩ 每一次,听着楼道里咚咚远去的足音,每一步,都似踩在我心上,想起从前他寸步不离地守候着我,小朋友叫去踢足球、堆雪人一概不理,如今,怯得连边都不肯沾了。
⑾长叹一声,吃药罢,这一粒吃掉的是老公的轿车车灯,那一粒咽下的是儿子模型飞机的翅膀,家人的梦想悉数掉进我胃里。一时间,我忍不住泪流满面。
⑿突然,气喘吁吁的儿子冲进来:“嘿,妈妈,情人节快乐!”我惊呆了,捧着他递过来的礼品盒不知所措,儿子一迭声地催我拆开,是一张唱片,他替我放进CD机里,音乐水一般漫过来,正是我最爱的那一首。
⒀我哭笑不得,原以为这礼物是送给那个小女生的,现在居然给了我!望着那张汗津津的脸,纵有千个疑问我也只能咽下。
⒁傍晚,儿子又推我出去,他指着华丽的橱窗得意地说:“哈,我又找到一个错字!”顺着那手指望过去,花团锦簇的五个大字:情人节快乐,哪里有错?
⒂见我疑惑,他急忙用手指在我手心画着:“是亲人的‘亲’,不是事情的‘情’,明天我要告诉老师去。”原来是这样,他一直以为是亲人节,所以误把礼物给了我。
⒃这时,一个陌生的中年人朝我们走过来,他很友好地问:“小朋友,你找到了吗?”儿子回答:“找到了,谢谢叔叔。”我诧异地望着他们。那人说,他是负责在广场播放音乐的。有天晚上儿子去找他,询问下午放的一支英文歌的名字,他说妈妈喜欢听,想买给妈妈。一下午放了那么多唱片,哪里能记得清呢?于是把所有的英文歌拿来一首首试放,最终也没有找到,但他却记住了那个执着的小男孩。
⒄洒水车过来了,开到我们身边缓缓停下,一个年轻人探出脑袋笑着问:“找到了吗?”
⒅原来,那首叫做《斯卡布罗集市》的英文歌,正是这位司机帮助找到的。他也一直惦记着这个倔强的小男孩,惦记着他能否买到唱片。
⒆洒水车开走了,我们继续向前。路边一个老太太在卖音像制品,她笑咪咪地问儿子:“找到了吗?”我与儿子一道感激地回答:“找到了!找到了!”我的声音里竟有了微微的哽咽。
⒇我终于知道,我的孩子没有去网吧,也从来没有冷落我,他一直都不曾放弃对那棵灵芝草的寻找。反复地听那首歌,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被这个痴痴的孩子所感动,可我知道,这份礼物,足以温暖一个母亲的一生。请结合文章说说“天使的礼物”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仔细读第⑧段中画线的句子,请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我”的心里百味杂陈?
、第⑨段(加点句)删去会对文章有何影响?
如何理解最后一段中“痴痴”一词的意思?文章主要通过哪件事来表现儿子的“痴”?
“找到了吗?”“找到了!”文中多处出现这个问答,分别表现了问答双方怎样的心理?(从问的人、儿子、“我”三方面回答)
一个小小的孩子,用自己的行动,温暖了母亲的一生,令人动容。读了全文,你有什么感想?请结合实际谈一谈。
现代文阅读《春》。完成小题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
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②“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对选段①文字的层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虫、树、花的次序安排结构的。 |
B.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花朵、果实、野花的次序安排结构的。 |
C.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树上、花下、遍地的次序安排结构的。 |
D.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树木、花朵、昆虫的次序安排结构的。 |
体会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现力。
(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2)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上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中“仿佛”的作用是什么?
选文第②段中,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写春风?描绘了春风哪些特点?
眼前要有一盏灯
儿子近来做什么都不顺,很多天走不出失败的阴影。
一个晚上,父亲拍拍他的肩膀,笑着说:“有没有兴趣和我到野外去转转?”儿子说:“天都黑了,去野外干什么?”
田野里挺黑,父亲说:“我们父子俩来个比赛好吗?”父亲用手电筒指向远处的一根电线杆,说:“我们同一时间出发,以电线杆为目标。到达的时候,看谁这一路的脚印最直。”
儿子来了兴趣,父亲身强体壮,与他比速度可能没有胜算,但若是比谁走得直,自己一定是稳操胜券了。儿子表示同意,就要向那根电线杆奔去。
父亲拦住他:“别急,比赛还有规矩,我们得倒着走才行。”
儿子想,大家都倒着走,自己年轻,眼力又好,不会吃亏,于是答应了。
父亲将开着的手电筒轻轻放在一处空地上,一声令下,他们转过身体,开始倒着向那根电线杆走去。
父亲走得很快,一会儿便到达目的地,而儿子看着脚下的地面,每一步都小心翼翼,比父亲落后了几分钟,才到达那里。
父亲问儿子:“你猜我们谁赢了?”
儿子笑了:“当然是我赢了。”黑暗中,父亲走得那么快,而自己一步一步,脚踏实地,怎么有可能输呢?
父亲就拿起手电筒,顺着他们刚走过的方向照去,地面上两排清晰的脚印伸向远方。儿子向脚印看去,不由得呆住了:父亲走过的脚印,一路笔真,竟然像用直线标出来似的,而自己的却歪歪扭扭,毫无章法。
儿子不解,满脸疑惑地看着父亲。
父亲这才说:“我将一直亮着的手电筒放在空地上,那个位置,与电线杆正好成一条直线,转过身来,正好面对灯光。我只需看着灯光,保持与手电筒成一条直线就可以了。这样,我先你到,并且能保持脚印丝毫不乱。而你小心翼翼,只顾看着脚下的地面,忽略了真正的目标,又怎么能赢我呢?即使天再黑,只要眼前有一盏灯,一切都会好。”
儿子恍然大悟,为父亲刻意安排的这场比赛而感动。
不论遇到怎样的挫折和黑暗,重要的是,信念不可被磨灭。转过身去,换个想法,天再黑,人再背,眼前有一盏灯就好。阅读全文,说说你对文章题目“眼前有一盏灯”的理解。
阅读“儿子不解,满脸疑惑地看着父亲”一句,结合上下文,试分析儿子当时的心理。
阅读全文,说说儿子为什么会为父亲可以安排的这场比赛而感动。
本文想我们传达了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当身处顺境,过得平平安安的时候,我们又该持怎样的人生态度?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阿长为什么关心《山海经》?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
“我”听说阿长买到《山海经》后表现得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
写叔祖的“疏懒”,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这同表现阿长有什么关系?请联系后文简要加以说明。
风筝
当春风吻醒沉睡的大地,我总是忆起黄河岸上那一角碧蓝的天空和那片土地。
天空,被浅灰色的云揩得洁净透明,扑面的风像绵软的羽毛在额上颤抖,一只燕子形的风筝在天上游荡,哨音顺着我的手、手中的线升到云层中去。
我放飞的是童年的欢乐,童年的幻想,童年的梦。那根长长的细细的线,在我手中时紧时松,我的眼睛在空中巡行,那风筝挣扎着盘旋着向高空挺近,跟空中的飞鸟混在一起,但它飞得再高再远我也能将它看清。
我长大了,在那片蓝天、那片蓝天下的土地的眼睛里,我成了一只风筝。
那崎岖的羊肠小道,那被拓宽的公路,那闪闪发光的钢轨,那平坦的高速公路,那在蓝天下肉眼望不见的航线,将我越放越高,越放越远。但我忘不了那片蓝天,那片蓝天下的土地。那里有我童年的情趣,童年的歌谣,童年的爱,是爱我的故土哺育了我最初的幻想与纯真的眷恋。
如果我失去了这种爱,抛弃了那片蓝天,那片蓝天下的土地,我将会从我拥有的飞翔的空间中跌落下来。我不愿做断了线的风筝。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何含义?
“我成了一只风筝”的含义是?
从结构来看,贯穿全文的一个关键词是什么?
全文点题的句子是哪句?
轻点关门
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们终于搬进了新居。送走了最后一批前来祝贺的朋友,我与妻子便重重地躺在沙发上休息。忽然门铃响了。忙起身开门,门外站着两位不相识的儒雅的中年男女,看上去是一对夫妻。在疑惑中,那男子介绍他们是一楼的住户,姓李,特地上来向我们祝贺乔迁之喜。哦,原来是邻居啊!赶紧往屋里让。
②李先生连忙摆手:“不麻烦了,不麻烦了,还有一件事情要请你们帮忙。”李先生道:“以后出入单元防盗门的时候,能不能轻点关门,我老父亲心脏不太好,受不了重响。”说完,静静地看着我们,眼里流露出一股浓浓的歉意。
③我沉吟了片刻:“当然没问题,只是怕有时候急了便会顾不上。既然你父亲受不了惊吓,为什么还要住在一楼?”李太太解释道:“其实我们也不喜欢住在一楼,既潮湿又脏,但是老父亲腿脚不方便,而且心脏病人还要有适度的活动。”听完后,我心里顿时一阵感动,便答应以后尽量小心。两口子千恩万谢,弄的我们挺不好意思的。
④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发现我们的单元门与别的单元门的确不太一样,大伙儿开关防盗门时,都是轻手轻脚的,绝没有其他单元时不时“哐当”一声巨响。转眼一年过去了。有天晚上,李先生夫妇又摁响了我们家的门铃,一见到我们,二话没说,先给我与妻子深深地鞠了半躬,半晌,头也没抬起来。
⑤我急忙扶起询问。李先生的眼睛红肿,原来昨天晚上,李老先生在医院病故了。前些时候,他对儿子交代过:非常感谢大家这些年对于自己的照顾,麻烦各位了,要儿子见到年纪大的邻居叩个头,年纪轻的,鞠一躬,以表示自己对大家的感激。我用眼睛偷偷一扫,果然在李先生笔挺裤子的膝盖处有两块灰迹,想必是叩头叩的。
⑥送走了李先生夫妇,我不禁感慨:“轻点关门只是举手之劳,居然换来别人如此大的感激,真是想不到也担不起啊。”生活就是这样,当你在为别人行善时也在为自己储蓄幸福。李先生夫妇两次来“我”家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①第一次②第二次李老先生临终前对儿子的交代表明他是什么样的人?
把揭示文章中心的话写在下面,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或感受。
揭示中心的句子:你的理解或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