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张岂之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中说道:“(西汉)《淮南子》认为人类社会如同自然现象一样,存在着客观运行的法则,只不过这种法则比起自然规则来似乎更难被人们认识。但正如人们面对自然规则不能随意妄为一样,人类在社会生活中也应该‘托于无适’,随顺人类本性各种可能的发展。”对材料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突出了统治者主观想象对人们自然生活状态的干预 |
B.体现了汉代初期反对人类的自我中心论的思想 |
C.强调统治者应接受天人感应的主张 |
D.说明两汉统治者治理社会要采用严刑峻法 |
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笔记片断,该片断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国民革命时期的民主建设成就 |
B.土地革命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
C.抗日战争对中国的现代化影响 |
D.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背景 |
1895年,状元张謇放弃仕途,从事士大夫鄙视的工商业,毅然创办南通大生纱厂,此后陆续创办数十个企业。当时不属于影响张謇从业观念发生变化的社会因素是 ()
A.民主共和观念的影响 | B.实业救国观念的影响 |
C.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 | D.民族危机的加深 |
如果要给下图设置一个主题,确切的应是
A.传统与现代的对立 | B.保守与激进的冲突 |
C.趋新与倒退共存 | D.中西文明的交融 |
史载唐朝驸马(公主夫婿)选取注重门第出身,多出自勋贵名臣,而明朝严禁皇室与大臣联姻,故驸马多出自寒门。这种变化反映了
A.中央集权的加强 | B.专制皇权的强化 |
C.贵族制度的衰落 | D.科举制度的成熟 |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
B.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
C.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
D.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