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1912—1931年中国在中日贸易中进出口货物的性质与比重(单位:%)表。关于表格内容的分析,正确的是
时间 |
食品 |
工业原料 |
工业制成品 |
|||
输出 |
输入 |
输出 |
输入 |
输出 |
输入 |
|
1912 |
4.1 |
16.4 |
93.1 |
39.6 |
2.1 |
39.9 |
1924 |
7.1 |
15.3 |
88.7 |
27.9 |
2.3 |
54.8 |
1931 |
8.5 |
17.9 |
89.3 |
17.9 |
1.6 |
61.4 |
A.中国的食品类消费呈现下降趋势
B.中国出口的商品以工业制成品为主
C.这一时期的贸易有利于中国的工业化
D.这一时期中日贸易中日本占据优势
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A.根本利益的趋同 | B.军事冲突的加剧 |
C.国家实力的消长 | D.敌对意识的淡化 |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
A.相对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
B.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
C.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
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 |
截止2015年4月15日,申请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多达57个,申请国遍布全球五大洲,包含了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中国在亚投行的份额将占30%-40%,成为亚投行最大股东。这表明( )
A.多极化的世界进一步发展 |
B.美国超级大国地位的终结 |
C.布雷顿森林体系受到冲击 |
D.国际经济新格局已经形成 |
日军军机电报第一号:“(1931年9月18日)晚上10点钟,暴戾的中国军队在北大营西侧,破坏南满铁路,袭击守备队,双方正冲突中……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这段电文( )
A.真实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事实 |
B.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
C.是研究全面抗战的珍贵史实 |
D.是后人伪造的史实 |
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后,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感叹:“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绝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由此可见( )
A.西方的“冷战”政策彻底破产 |
B.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 |
C.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 |
D.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