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尔巴乔夫曾指出:“靠号召不可能培养人们对社会主义财产的主人翁态度。关键是使人们能够影响生产的安排,劳动成果的分配和使用:就是说,要加深经济领域的社会主义自治。”他认为,“不是工厂、车间、农庄的真正主人,就不可能是国家的主人。”因此,戈尔巴乔夫在这一指导思想下
A.取消国家对经济发展的指令性计划 | B.把政治改革作为经济改革的突破口 |
C.把国家部分生产资料分配给劳动者 | D.实行了各种形式的租赁和承包经营 |
在某些地方,尤其是俄罗斯、中国和日本,改革者们试图通过改革来改变现状,期待能够利用国民高涨的热情建立一个民族国家,并通过它来重新构建社会,提高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材料强调的是
A.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 B.工业革命与民族解放运动 |
C.西方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形成 | D.工业革命在亚洲各国扩展 |
上世纪八十年代大陆开始流行港台歌曲,九十年代风靡大陆的是港台影视剧,现今的新世纪就是港台明星直接来大陆拍戏。这些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大陆的文化需求决定港台流行娱乐市场 | B.港台文艺引领大陆流行风潮 |
C.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交融 | D.大陆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
为永远铭记抗日英烈的不朽功勋,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2014年9月,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下表为该名录各种抗日力量所占比重表,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有
抗日 力量 |
东北抗 日联军 |
新四军 |
国民革命军陆军 |
八路军 |
党政工 作人员 |
其它抗日群 体和个人 |
外籍抗 日英烈 |
所占 比重 |
7% |
9% |
29% |
32% |
10% |
13% |
0.02% |
A.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B.抗日英烈都牺牲于1937—1945年间
C.共御外侮成为全民共识 D.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欧风美雨包含着凶暴的腥风血雨,也包含着润物无声的和风细雨。与前者相比,后者没有留下那么多的伤痛和敌意,但风吹雨打之下,却浸泡了千家万户。”材料强调的是
A.中国走向近代化得益于西方扩张 |
B.客观评价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建设性影响 |
C.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D.西方扩张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 |
陈旭麓先生指出:“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和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确乎并不同义。”符合材料中两种“爱国主义”定义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洋务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 | B.清末新政和辛亥革命 |
C.维新变法与义和团运动 | D.辛亥革命和维新变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