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曲线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中国西南某区域石漠化、环境人口容量、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的统计资料,回答下列问题。该区域最不可能是( )
A.地表崎岖,峰林广布 |
B.地表水贵如油,地下水滚滚流 |
C.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
D.多溶洞、天坑等,旅游资源丰富 |
图中曲线②先升后降的主要原因是( )
A.上升:植树造林;下降:砍伐森林 |
B.上升:环境改善;下降:生态破坏 |
C.上升:人口增长;下降:计划生育 |
D.上升:科技进步;下降:资源减少 |
关于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 |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 |
C.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而发生变化 |
D.三大自然区存在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 |
我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A.地貌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 |
B.气温无论冬夏均为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与纬线大致平行 |
C.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
D.河流水量从北向南依次增大 |
有关我国气温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漠河 |
B.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在青藏高原 |
C.冬季南北温差不大 |
D.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 |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天然植被是()
A.荒漠草原、荒漠 | B.草原 | C.森林、草原 | D.森林 |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有关该界线南北自然景观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线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 |
B.该线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糖料作物是甘蔗 |
C.该线以北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
D.该线以南主要是热带季雨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