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商品谷物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商品谷物的农场均是以家庭经营为主 |
B.生产规模中小型 |
C.商品谷物农业是密集型的自给农业 |
D.机械化程度高 |
据深圳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深圳市GDP达7806.54亿元,比上年增长12.1%。三大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根据图3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深圳市已由以第三产业为主转化为以第二产业为主 |
B.2008年的深圳市GDP中,第三产业产值最多 |
C.与2007年相比,2008年深圳市第一产业产值不变,第二产业产值下降 |
D.深圳市产业结构已经达到最优化状态,不需要进行产业升级和转移 |
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图2中的Ⅰ、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据此回答问题。与Ⅰ、Ⅱ走廊相比,Ⅲ走廊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A.当地市场广阔 |
B.水运便利 |
C.科技实力强 |
D.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
促进Ⅲ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A.建设具有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 |
B.进一步推进原有单一的重化工业发展 |
C.加强重化工业与港口工业的新技术应用,促进产业升级 |
D.依托当地的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冶金与能源等产业 |
2004年6月1—3日,首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在香港、澳门和广州连续举行。所谓“泛珠三角”,是指粤、闽、赣、桂、琼、湘、川、贵、滇省区和港澳地区,简称“9+2”。本着“东西互动,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精神,“泛珠三角”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据此回答问题。 促进“泛珠三角”区域“东西互动”的前提是
A.交通状况的改善 | B.自然资源的开发 | C.人口的流动 | D.西电东送 |
关于“泛珠三角”部分省(区)区位优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广西水能、铝土矿丰富 | B.广东资金、技术力量雄厚 |
C.湖南煤炭、有色金属资源丰富 | D.四川水能、天然气资源丰富 |
图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值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根据图中信息,以经济的增长速度为标准,将珠江三角洲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
A.1980~1985年为第一阶段,1985~2000年为第二阶段,2000年以后为第三阶段 |
B.1980~1990年为第一阶段,1990~2000年为第二阶段,2000年以后为第三阶段 |
C.1980~1995年为第一阶段,1995~2000年为第二阶段,2000年以后为第三阶段 |
D.1985~1990年为第一阶段,1990~2000年为第二阶段,2000年以后为第三阶段 |
关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第一阶段,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阶段以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导产业,外商投资额增长较慢 |
B.处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外商投资规模小,工业生产总值的提高缓慢 |
C.这一阶段我国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加之劳动力资源丰富,经济增长较快 |
D.政策和侨乡优势使外资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所以工业总产值的增长也很迅速 |
在经济发展的第二阶段中,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匹配的说法是
A.产业升级面临困难,劳动力资源严重紧缺 |
B.城市规模结构合理,相互之间分工合作密切 |
C.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三废”排放量大 |
D.产业结构调整,重工业和高技术工业发达 |
水稻种植可缓解某些地区人口对土地的压力的根本原因是
A.水稻地区适应性强 | B.水稻种植技术简单 |
C.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高 | D.水稻种植很适合于小农经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