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汽车工业快速崛起,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同时自主品牌汽车开始走出国门,到巴西等国投资建厂。2010年初,中国民营汽车企业浙江吉利集团完成对瑞典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品牌“研发、生产、销售”并购协议。
材料二  左图是“吉利汽车部分生产基地分布图”。 右图是“我国各地区2000年和2010年汽车产量比较图”。

(1)汽车制造厂属于______________指向型的企业,据上图,该段时间内我国汽车生产增长量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地区,这体现了各地区的汽车生产数量与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________(一定/不一定)相一致。
(2)在产业转移的背景下,巴西建立了专门的“汽车生产基地”,直接面对国际市场,吉利公司入驻该基地后,可能吸引其他入驻的企业是:(      )

A.玩具厂 B.印刷厂 C.轮胎厂 D.普通服装加工厂

(3)数百家上述企业与基地内汽车总厂之间所产生的工业联系类型为_______________联系,进驻该基地后,形成明显的集聚效应,这些企业大量集聚的好处有哪些?
(4)请分析吉利汽车在国内厂址选择的有利区位条件。
(5)简述这次并购对吉利汽车工业发展的意义。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影响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为一段时期内我国某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等值线图。读图回答相关问题:

(1)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简要说明形成该分布特征的主要原因。
(2)在寒潮来临之际,当地菜农常采用浇水或释放烟雾的方法来防御蔬菜冻害,其中隐含的地理原理是什么?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自1984年首次组织南极科考以来,已经相继在南极建立了长城站(62°12'S,58°57'W)、中山站(69°22′S,76°22′E)和昆仑站(80°25′S,77°06′E)等3个科学考察站,成功组织了29次南极科学考察,取得了许多高水平考察研究成果,为人类认识南极、探索极地奥秘做出了重要贡献。据央广网北京2013年12月25日消息,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中的两支内陆考察队——泰山站队和格罗夫山队完成了物资集结正式出征。按照计划,泰山站队将在距中山站522公里的伊丽莎白公主地,开始建设中国第4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泰山站。
材料二:南极地区示意图。

(1)我国已经建成的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中,一年中极昼天数最多的是站,其极昼天数大约为天(不考虑地球公转速度的差异)。
(2)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直线距离大约为千米;若科考队员选择最短路径,由昆仑站出发到达长城站,其前进方向为
(3)与南极大陆相比,北冰洋的气温较高,请简述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10分)
(4)南极科考站在建设过程中,采取圆柱形钢架结构把主体建筑架空,试分析这样做的地理原因。

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是什么?请据图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2)结合图甲,分析图乙中甲区域的降水特征及其原因。
(3)图甲中中部地区是我国是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区,试分析其发展商品农业的优势自然条件。
(4)虽地处内陆,但P城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原因是什么?
(5)A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主要有哪些?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 “美国本土图”。

(1)描述美国本土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密西西比河是美国航运最发达的河流,分析该河流适宜发展航运的主要自然条件。
材料二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是世界七大自然景观之一,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造山运动使之隆起,海拔的升高导致科罗拉多河流域降雨量的增加。大峡谷从谷底到顶部分布着各个时期的岩层,层次清晰,色调各异,并且含有各个地质年代的代表性生物化石,被称为“活的地质史教科书”。
(3)说出科罗拉多大峡谷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
(4)据美国旅游机构调查,加拿大是美国最大的旅游入境客源市场,说明其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 “湖南省部分地区图”。

(1)简述以郴州为中心的湘南地区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4分)
材料二 2010年至2013年,长沙市规划建设了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园,多家全球知名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落户长沙,推动了一批本土配套企业的快速发展。
(2)说明长沙市零部件生产企业集聚的好处。(3分)
材料三 2013年12月湖南省新闻报道:长沙市芙蓉区将打造“种业硅谷”,区域内有湖南省农科院、湖南农业大学等30余所科研院所,有袁隆平等一批专家学者,且聚集了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等多种产业。
(3)简要说明“种业硅谷”的建设对该省粮食生产的积极作用。(2分)
(4)邵阳、郴州、永州和衡阳等市、州的水土流失面积占全省总水土流失面积的63%。说明该区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4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