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组分子中,均含有非极性键且属于非极性分子的是
A.C2H2、NH3 | B.Cl2、C2H4 | C.CO2、H2S | D.CH4、H2O2 |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A.除去Fe粉中混有的I2:加热使I2升华 |
B.除去NaCl固体中混有的MgCl2:加入KOH溶液后过滤,滤液蒸发结晶 |
C.除去碳酸钠中混有的碳酸氢钠: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蒸发结晶 |
D.除去氢氧化镁中混有的氢氧化钙:加入水中搅拌成浆状后,加入足量氯化镁溶液,加适量水过滤洗涤 |
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A.用CCl4萃取碘水后分液时,先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放出下层液体,然后再从漏斗下口放出上层液体 |
B.用洁净铂丝蘸取某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则溶液中一定含有Na+ |
C.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容量瓶的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将多余液体吸出即可 |
D.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Fe3+时,可先加入适量的氯水,再滴加硫氰化钾溶液,若溶液变为红色,则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Fe3+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醇和浓硫酸反应制乙烯时,利用NaOH溶液可除去杂质气体 |
B.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可析出NaHCO3,使溶液变浑浊。 |
C.室温下向苯和少量苯酚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振荡、静置后分液,可除去苯中少量苯酚 |
D.取少量溶液X,向其中加入适量新制氯水,再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X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
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可用来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很多,如蒸馏、过滤、结晶、渗析、盐析等,分离或提纯下列各组混合物所选用方法最合适的是
A.FeCl3溶液得到FeCl3固体——加热蒸干 |
B.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加入稀硝酸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C.分离NaNO3和BaSO4的混合物——溶解、过滤 |
D.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SO4——加入BaCl2溶液、过滤 |
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实验结论不一致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