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这是尼克松到访中国的那一天,刊登在《参考消息》头版的列宁语录;“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则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时刊登在该报同一位置的毛主席语录。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对当时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的态度并没有根本性变化 |
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当时的外交政策 |
C.“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在外交领域的反映 |
D.中美关系的改善在当时是权宜之计 |
毛泽东说:1911年,我在文章里提出,把孙中山从日本请回来当新政府的总统,康有为当总理,梁启超当外交部长!现在来看,当时思想还有些糊涂。文中“思想还有些糊涂”是指混淆了( )
A.立宪派和革命派的主张 | B.旧官僚和立宪派的主张 |
C.旧官僚和革命派的主张 | D.维新派和洋务派的主张 |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唯一一个中国人是安徽人王茂荫(清朝户部侍郎),他因币制改革在1854年受到申斥。这件事的背景不可能是( )
①马克思货币理论传入中国,引起币制改革
②鸦片大量进入,白银外流
③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军费开支浩大
④西方对华输出资本猛增,清政府财政危机严重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从清朝的黄龙旗到中华民国的五色旗(注:一般认为五色代表汉满蒙回藏五族),这种变化反映了
①封建制度的结束 ②共和观念的深入 ③民主平等的趋势 ④民族团结的重要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所说:“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此评价最适用于( )
A.义和团运动 | B.维新变法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他(孙中山)进校以后,天天谈革命……常常谈起洪秀全,称为反清第一英雄,很可惜他没有成功。”(《兴中会革命史要》)孙中山崇拜洪秀全主要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 )
A.将暴力斗争矛头直指满洲贵族统治 | B.彻底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
C.英勇抗击中外反动势力的剿杀 | D.表达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