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老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 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
C.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 D.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
如图《宽容》展示北大各具特色的风流人物。其中辜鸿铭主张:忠于中国之政教;刘师培主张:君政复古;陈独秀主张:民主科学等。由此可知,该画主要体现的实质是( )
A.文化的全面革新 | B.教育的重要意义 |
C.大学的教育地位 | D.开放的办学思想 |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
A.风俗画和文人画 | B.话本和小说 |
C.汉赋和唐诗 | D.元曲和京戏 |
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A.造纸术 | B.活字印刷术 |
C.指南针 | D.火药与火器 |
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作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藩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
A.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 B.体现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
C.是明朝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 D.对中国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
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
A.孔子 | B.董仲舒 | C.朱熹 | D.陆九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