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所配的一幅图——新兴的西方世界。到1763年,欧洲主导了世界贸易。作者在说明世界贸易问题时选择1763年可能的理由是
A.以欧洲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
B.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英国爆发 |
C.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成为“日不落”帝国 |
D.工业革命推动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
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指出,“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史观与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不断的变动。”他在这里强调历史研究要 ()
A.与时代同行 | B.有历史观引导 |
C.为现实服务 | D.充分掌握史实 |
据统计,在马歇尔计划实行的初期,欧洲国家将援助大多用于进口急需的生活必需品。截至1951年中期,在提供的共130多亿美元援助资金中,有34亿美元用于输入原料和半制成品,32亿美元用于购买粮食、饲料以及肥料等,1 9亿美元用于进口机器、车辆和重型设备等重T业品,还有16亿美元用于输入燃料。统计数据反映“马歇尔计划”的作用是
A.变两欧为其商品市场 | B.改善民生稳定社会秩序 |
C.恢复两欧社会经济 | D.控制欧洲对抗苏联 |
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他所评述的国家依次是
A.英、法、美、德 | B.法、英、美、德 |
C.英、德、美、法 | D.法、德、美、英 |
美国史学家帕尔默说:“1500年左右欧洲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两颗门牙咬开了世界,大西洋开始迎来一个开放的时代”。下列对这句话认识正确的是
A.“两颗门牙”指的是牙买加和雅加达 |
B.当时欧洲的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繁荣发达 |
C.大西洋的开放使地中海沿岸的商业更加兴旺 |
D.大西洋的开放促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碰撞 |
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说:“我们不满意于旧道德。是因为孝悌范围太狭了。说什么爱有等差,施及亲始,未免太滑头了。就是达到他们人人亲其亲长其长的理想世界,那时社会的纷争恐怕更加利害;所以现代道德底理想,是要把家庭的孝悌扩充为全社会的友爱。”材料反映了
A.新文化运动存在绝对肯定绝对否定的倾向 |
B.新文化运动脱离人民群众 |
C.陈独秀对传统伦理道德有所反思 |
D.现代道德要彻底放弃传统道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