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实验中,用NaOH溶液浸泡不同边长的含酚酞的琼脂立方块一定时间后,取出立方块切成两半。其剖面如图所示,其中x为NaOH扩散的深度,y为立方块的边长,阴影代表红色。则( )
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x,因变量为y |
B.x的值随y值的增大而增大 |
C.NaOH扩散的体积为(y-x)3 |
D.y值越小,扩散体积的比例越大 |
周期性共济失调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机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过程①需要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催化 |
B.图中基因突变的原因可能是基因中的碱基对发生了替换 |
C.过程②遵循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 |
D.由图可知,该病与膜上钙离子通道蛋白结构异常有关 |
减数分裂与生物变异具有密切的联系。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均可能发生 |
B.如果不考虑基因突变,一个基因型为Bb的男子产生基因型为bb的精子的原因可能是有关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两条染色体没有分开 |
C.基因重组只能发生于同源染色体之间 |
D.发生生物变异后,细胞核中的基因不再遵循遗传规律 |
如图是某家族的系谱图,该家族中有甲(基因为A、a)和乙(基因为B、b)两种遗传病,乙病患者的性染色体组成与男性相同,体内有睾丸,但外貌与正常女性一样,且表现为不育;已知该家族中7号个体无甲病致病基因,1号个体无乙病致病基因。在不考虑家系内发生新的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有关分析和判断中,错误的是()
A.甲病和乙病的遗传方式分别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4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Y或AaXbY,5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Y
C.10号个体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来自7号个体,其乙病致病基因来自2号个体
D.若11号个体和12号个体结婚,生下患甲病但不患乙病的孩子的概率为15/192
如甲、乙两图均为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模式图,丙图所示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在细胞分裂各时期的变化,丁图所示为细胞分裂各时期染色体与DN分子的相对含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
B.甲图细胞所处时期对应丙图的BC段和丁图的c时期 |
C.乙图细胞所处时期分别对应丙图DE段和丁图的b时期 |
D.甲、乙两图细胞都有2个染色体组 |
红眼刚毛雄果蝇与白眼截毛雌果蝇杂交产生子代红眼刚毛雌果蝇的过程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阶段②细胞乙内会发生染色体暂时性加倍的现象 |
B.细胞甲内基因数目应是细胞丙内基因数目的两倍 |
C.阶段①控制该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一定能自由组合 |
D.阶段④是子代果蝇具有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