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1年5月在德国迅速蔓延的毒黄瓜中大肠杆菌“Husec41”引起的疾病与2009年10月在我全国出现的甲型H1N1流感相比较,对引起这两种疾病的病原体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两者的遗传物质相同,都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
B.两者都可以通过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可遗传变异
C.前者染色体由D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后者无染色体
D.前者可在普通培养基上培养,后者需用活细胞进行培养
科目 生物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脑的高级功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结构基础是突触,突触的结构包括()

A.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B.突触小体、突触间隙、突触前膜
C.突触前膜、突触小体、突触小泡 D.突触前膜、突触小泡、突触后膜

反射是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A.反射弧 B.感受器 C.神经中枢 D.效应器

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
①血液和组织液; ②血浆和组织液; ③淋巴和血浆; ④淋巴和组织液。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②④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
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如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A.神经递质是从①处释放的
B.兴奋传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④
C.兴奋可以在①和③之间双向传递
D.由①、②、③构成突触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