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活性受抑制,某种蝎毒会抑制Na+通道的打开。下图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其中a为突触前膜,b为突触后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轴突膜产生动作电位时,Na+内流且不需要消耗ATP |
B.轴突膜恢复静息电位时,K+通道大量开放 |
C.若使用该种有机磷农药,则在a处不能释放乙酰胆碱 |
D.若使用该种蝎毒,则b处不能形成动作电位 |
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与此无关的是
A.血液中钙盐过少引起肌肉抽搐 |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
D.腹泻引起体液中的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 |
给健康大鼠静脉注射大量的低渗食盐水后,下列有关变化正确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
B.大鼠的排尿量增加 |
C.肾小管重吸收水能力增强 |
D.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 |
如图是某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前后(b点为发生火灾的时间),草本、灌木和乔木植物体内贮存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b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的斑块镶嵌分布,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
B.b~d段,植物群落的演替情况是草本植物被灌木取代,灌木又被乔木取代 |
C.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逐渐增加,各种群数量多呈“S”型增长 |
D.演替到相对稳定状态时的群落类型取决于土壤中植物种子等繁殖体的存留状况 |
“烧芭”(焚烧芭蕉树)是一种传统的农耕文化,在巴西等热带国家盛行;火山喷发是一种自然现象,喷发的岩浆所到之处寸草不生。甲地发生过“烧芭”现象、乙地发生过火山喷发现象,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的自然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两地发生的演替类型不同 |
B.如有人为因素的干扰,甲地不可能恢复到焚烧前的地貌 |
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的火山岩上 |
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都能逐渐增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