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蛋白质存在部位和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红细胞膜上存在载体蛋白 |
B.肝细胞膜上不存在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
C.血浆中某些蛋白质能对抗病原体 |
D.神经细胞膜上有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
某地区一种群产生了一个突变基因G,其基因频率在种群中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G的等位基因在自然选择中被逐渐淘汰 |
B.G的纯合子的存活率可能高于杂合子 |
C.G的纯合子的出生率不一定高于杂合子 |
D.种群中G频率的变化表示新物种已产生 |
自然界中新物种的形成方式最常见的是通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这种方式需要下列环节的综合作用
A.提供进化原材料的突变和基因重组 |
B.使种群基因库中基因定向变异的特殊环境 |
C.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自然选择 |
D.阻断不同种群间发生基因交流的隔离 |
下列说法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A.生存斗争仅指种内斗争 | B.不遗传的变异在进化上是有意义的 |
C.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 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现代生物技术也是利用这一点来改变生物遗传性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人工诱变因突变率的提高而实现了定向变异 |
B.转基因技术造成的基因重组,产生了定向变异 |
C.体细胞杂交技术能产生染色体变异,突破了生殖隔离的限制 |
D.现代生物技术能改变许多生物,使之更适合人的需要 |
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害虫抗药性增强,是因为杀虫剂刺激害虫产生抗药性,并在后代中不断积累 |
B.食蚁兽具有长舌,是因为它长期反复取食树洞中的蚂蚁不断伸长的结果 |
C.狼和鹿通过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进行着长期的相互选择,结果发展了各自的特征。 |
D.春小麦连年冬种可以变成冬小麦,这是环境影响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