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有效距离及不同安装高度的诱杀效果,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的标记过的斜纹夜蛾,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后,统计其中被标记个体的个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率),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密度有关 |
| B.灯高0.8m的灯下回收率显著低于灯高1.3m |
| C.诱捕距离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上升 |
| D.若标记总量为 N,回收率为 a,则斜纹夜蛾的种群密度为 N/a |
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不同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
| B.对所有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
| C.隔离阻止了种群间基因交流 |
| D.不同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生殖隔离 |
云南某旅游区有8群猕猴共240只,我们称这群弥猴为
| A.8个种群 | B.一个种群 |
| C.8个种族 | D.一个群落 |
下列哪一项与自然选择学说无关
| A.达尔文 | B.《物种起源》 |
| 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 D.优胜劣汰 |
目前对于自然选择等问题的研究,已经从
| A.个体发展到群体 | B.微观发展到宏观 |
| C.低等发展到高等 | D.以个体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 |
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错误的是
| A.变异是不定向的 |
| B.遗传和变异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
| C.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
| D.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