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物质存放方法错误的是

A.铝片长期放置在不密封的纸盒里
B.漂白粉长期放置在烧杯中
C.FeSO4溶液存放在加有少量铁粉的试剂瓶中
D.金属钠存放于煤油中
科目 化学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碳族元素简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离子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之间可用集合关系表示,其正确的是
()

化学实验设计和操作中必须十分重视安全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下列实验问题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① 制氧气时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出现倒吸现象,立即松开试管上的橡皮塞
② 在气体发生装置上直接点燃一氧化碳气体时,必需要先检验一氧化碳气体的纯度。最简单的方法是用排空气的方法先收集一试管气体,点燃气体,听爆鸣声。
③ 实验结束后将所有的废液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以免污染实验室
④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不时移动试管或加入碎瓷片,以免暴沸伤人
⑤ 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⑥ 配制浓硫酸时,可先在烧杯中加一定体积的水,再边搅拌边加入浓硫酸

A.①②   B.③⑤  C.②③  D.②⑥

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CO2(g)+ H2(g)CO(g)+ H2O(g) △H =" Q" kJ·mol1
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

t℃
700
800
85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请回答:
(1)上述反应中Q 0 (选填“>”或“<”)
(2)能判断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a) 容器中压强不变(b) 反应热△H不变
(c) (H2)=(CO)(d) CO2的质量分数不变
(3)温度为850℃时,可逆反应CO(g)+H2O(g)CO2(g)+H2(g)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下表:
850℃时物质浓度(mol/L)的变化

时间(min )
CO
H2O
CO2
H2
0
0.200
0.300
0
0
2
0.138
0.238
0.062
0.062
3
C1
C2
C3
C3
4
C1
C2
C3
C3
5
0.116
0.216
0.084

6
0.096
0.266
0.104

①计算:3min时(CO的浓度)c1=__mol/L,H2O(g)的转化率=
②反应在4min—5min之间,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可能的原因是(单选),
表中5min—6min之间数值发生变化,可能的原因是(单选)。
a.增加水蒸气 b.降低温度 c.使用催化剂 d.增加氢气浓度

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C与E可形成原子个数比分别为1:1和1:2的两种离子化合物;A与E同主族;B与E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C与D的原子序数之和。请回答下列问题:
(1)C与E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可与BC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该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
(2)由A、B、C、E四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用途的酸式盐,溶于水后得到的溶液中存在种平衡体系,该溶液中各种离子间的电荷守恒关系式为
(3)等物质的量的D单质与E的氢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一种盐、水和一种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以金属Pt为电极,以E的氢氧化物的溶液作电解质溶液,将A、C的单质分别通入到两个电极上,可以构成原电池。该电池中,在正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负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Cl2、SO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后者因为品红分子结构中的发色团遇到亚硫酸后结构发生改变,生成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其漂白原理可用下面的反应方程式表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热可判断品红褪色是通入SO2还是通入Cl2引起的
B.品红溶液中同时通入Cl2、SO2,漂白效果会更好
C.上述可逆反应中,正反应的△H>0
D.品红分子结构中,19个碳原子都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