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了一条如图所示的纸带,这条纸带上的点两端较密、中间较稀疏但间隔不均匀。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A.打点时间间隔不恒定 |
B.木板倾斜程度太大 |
C.没有使木板倾斜或倾斜角太小 |
D.小车受到的阻力较大 |
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让质量为m=1kg的重锤自由下落,在纸带上打出了一系列的点,如图乙所示,O点为刚释放重锤时打出的点,相邻两记数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g取10m/s2。求(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打点计时器打下记数点B时,重锤的速度vB =_______________;
(2)从打点O到打下记数点B的过程中,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小量△EP=_________________,动能的增加量△EK=__________________;
(3)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探究“合外力做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的实验,某实验小组使用如图所示的水平气垫导轨装置进行实验。其中G1、G2为两个光电门,它们与数字计时器相连,当滑行器通过G1、G2光电门时,光束被遮挡的时间分别为t1、t2都可以被测量并记录,滑行器连同上面固定的一条形挡光片的总质量为M,挡光片宽度为D,两光电门间距离为x,绳悬吊的砝码的质量为m(m远小于M),重力加速度为g。滑行器从G1到G2的过程中增加的动能为________________,合力对滑行器做的功为_________________。(用t1、t2、D、x、M、m和g表示)
光电计时器是一种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的常用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a)所示,a、b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当有物体从a、b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精确地把物体从开始挡光到挡光结束的时间记录下来.现利用图(b)所示的装置测量滑块和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图中MN是水平桌面,Q是长木板与桌面的接触点,1和2是固定在长木板上适当位置的两个光电门,与之连接的两个光电计时器没有画出,长木板顶端P点悬有一铅锤,实验时,让滑块从长木板的顶端滑下,光电门1、2各自连接的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为1.0×10-2 s和4.0×10-3 s.用精度为0.05 mm的游标卡尺测量滑块的宽度为d=1.010 cm.
(1)滑块通过光电门1时的速度v1=________m/s,滑块通过光电门2时的速度v2=________m/s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由此测得的瞬时速度v1和v2只是一个近似值,它们实质上是通过光电门1和2时的________,要使瞬时速度的测量值更接近于真实值,可将________的宽度减小一些.
(3)为了计算出滑块的加速度,除了测量d、t1和t2之外,还需要测量________.则用这些物理量计算加速度的表达式为a=________.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给出了从0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其中0、1、2、3、4、5、6都为计数点.测得:x1=1.40 cm,x2=1.90 cm,x3=2.38 cm,x4=2.88 cm,x5=3.39 cm,x6=3.87 cm.那么:则打3点处 瞬时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________,加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_m/s2.
如图所示,请你的同学用手指拿着一把长30 cm的直尺,你的手离开直尺下端1cm处,当他松开直尺,你见到直尺向下作匀加速运动时,立即用手抓着直尺,记录抓住处的数据,重复以上步骤多次.直尺下落的加速度为9.8 m/s2.现有A、B、C三位同学相互测定神经系统的反应时间,得到以下数据(单位:cm,注: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请问:(1)A、B、C三位同学中,反应最快的是_________同学.
(2)就A同学而言,他最快的反应时间是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