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重物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重物拖着的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下面列举了该实验的几个操作步骤:
A.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安装器件
B.给打点计时器接上低压直流电源
C.用天平测量出重物的质量
D.接通电源开关、释放纸带,打出一条纸带
E.测量纸带上某两点之间的距离
F.利用纸带,测量计算出打上述两点时的瞬时速度
G.计算比较重物在两点间下落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是否等于增加的动能
(1)指出其中不必要的步骤是________,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_。(填步骤前的字母)
(2)利用这个装置也可以测量重物下落的加速度a的数值。如下图所示,是某次实验打出的一条纸带,选取纸带上连续打出的五个点A、B、C、D、E,每隔时间T打一次点。测出A点距起始点O的距离为x0,点A、C间的距离为x1,点C、E间的距离为x2,根据这些条件,计算在打B点时,重物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在打D点时,重物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重物下落的加速度a的表达式为a=________.
利用单摆验证小球平抛运动规律,设计方
案如图(a)所示,在悬点O正下方有水平放置的炽热的电热丝P,当悬线摆至电热丝处时能轻易被烧断;MN为水平木板,已知悬线长为L,悬点到木板的距离OO/=h(h>L)。
⑴电热丝P必须放在悬点正下方的理由是:________ ____。
⑵将小球向左拉起后自由释放,最后小球落到木板上的C点,O/C=s,则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v0=________。
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改变释放小球时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q,小球落点与O/点的水平距离s将随之改变,经多次实验,以s2为纵坐标、cosq为横坐标,得到如图(b)所示图像。则当q=23°时,s为________m;若悬线长L=1.0 m,悬点到木板间的距离OO/为________m。(cos230=0.92)
⑴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时,除了木板、小球、斜槽、铅笔、图钉之外,下列器材中还需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
A.坐标纸 B.秒表 C.重垂线
D.天平 E.弹簧秤 F.游标卡尺
(2)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A.斜槽轨道必须光滑
B.应使小球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自由滑下
C.斜槽轨道末端可以不水平
D.要使描出的轨迹更好地反映真实运动,记录的点应适当多一些
如图,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金属片把A球沿水平方向抛出,同时B球被松开,自由下落,A、B同时开始运动。这个实验研究的是平抛运动__________方向的分运动。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质量为m的重锤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重锤上拖着的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所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痕迹进行测量就可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如图所示,选取纸带打出的五个连续点A、B、C、D、E,测出A点距起始点O的距离为S0,其余如图,使用电源的频率为f,则打C点的重锺的速度为_________________,打点计时器在打C点时重锤的动能为__________________,打点计时器在打O点和C点的这段时间内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发现重锤减少的重力势能略大于重锤增加的动能,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重锤带着纸带下落的过程中存在着阻力作用,若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为g,用(1)小题给出已知量表示重锤在下落过程中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光滑斜面上高为h的A处有一个小球自静止起滚下,抵达水平面时,立即遇到一系列条形布帘B的阻挡,经过一定的位移x后停下。实验时,先保持高度h不变,采用大小相同质量不同的球做实验,得到数据如表1所示;再改变高度h,用同一个小球做实验得到数据如表2所示。(g=10m/s2)
(1)在答题纸上画出m—x与h—x的关系图
(2)若小球质量为0.20kg,由此算出对应的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