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用包有白纸的圆柱形铁棒替代纸带和重物,蘸有颜料的毛笔固定在电动机上并随之匀速转动,使之替代打点计时器。当烧断悬挂圆柱形铁棒的线后,圆柱形铁棒竖直自由下落,毛笔就在圆柱形铁棒上的纸面上画出一些印记,取下白纸后将其中一部分印记依次标为A、B、C、D、E、F、G。测得记号之间的距离依次为AB=26.0mm、BC=41.0mm、CD=56.0mm、DE=71.0mm、EF=86.0mm、FG=101.0mm,已知电动机铭牌上标有“1500r/min”字样,且毛笔对铁棒的运动的影响可以忽略,设由此测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毛笔画相邻两个印记间的时间间隔T= s。
②根据题中所给的数据,可知画到记号C时铁棒下落的速度vc= m/s,测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实验桌上有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的透明玻璃为平面镜),还提供了一把刻度尺和相同大小的中国象棋棋子18个,9个为红色,9个为绿色。小军计划用这些器材探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的关系”。
小军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将两个叠放的红棋子作为物体放在平面镜前面的白纸上,在平面镜后面改变两个叠放的绿棋子的位置,使得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绿棋子与物体的像均完全重合,并记录实验数据。
②改变物体(两个叠放的红棋子)到平面镜的距离,在平面镜后面改变两个叠放的绿棋子的位置,使得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绿棋子与物体的像均完全重合,并记录实验数据。
③再改变四次物体(两个叠放的红棋子)到平面镜的距离,仿照步骤②,做四次实验。
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小军计划探究的问题中的自变量是 ;
(2)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可知,小军实际探究的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 的关系;
(3)针对小军计划探究的问题,在实验步骤②中,应改变 。
小娟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小娟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的适当位置,把点燃的蜡烛置于凸透镜的左侧,光屏置于凸透镜的右侧。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 高度。
(2)将蜡烛移到适当位置,改变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直到光屏上呈现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一定大于10cm且小于 cm,这个实验现象可以说明 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小刚通过实验探究冰的熔化规律。
(1)实验前小刚观察到的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
(2)实验中持续加热,每分钟记录一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冰的熔点是 ℃。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温度/℃ |
-4 |
-2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1 |
2 |
3 |
小莉把一圆柱形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将圆柱形物体逐渐浸入某种液体中,观察并记录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得到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F与V的关系,F = 。
V/m3 |
1×10-4 |
2×10-4 |
3×10-4 |
4×10-4 |
5×10-4 |
6×10-4 |
F/N |
4.2 |
3.4 |
2.6 |
1.8 |
1.0 |
0.2 |
小岩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过程中,与小灯泡并联的电压表的示数如图甲所示,与小灯泡串联的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电压表的示数为 V,电流表的示数为 A,此时所测量的小灯泡的电功率为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