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将不同温度的等量牛奶中混入一些新鲜姜汁,观察混合物15 min,看其是否会
凝固,结果如下表:
温度(℃) |
20 |
40 |
60 |
80 |
100 |
结果 |
15 min后仍 未有凝固迹象 |
14 min内 完全凝固 |
1 min内完 全凝固 |
1 min内 完全凝固 |
15 min后仍 未有凝固迹象 |
注:用煮沸后冷却的姜汁重复这项实验,牛奶在任何温度下均不能凝固。
根据以上姜汁使牛奶凝固的结果,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可证明新鲜姜汁含有一种酶,该酶能促使牛奶凝固
B.20℃和100℃时酶的活性低,是因为酶的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
C.将等量姜汁在不同温度下保温后再与对应温度的牛奶混合,能够提高实验的准确度
D.60℃和80℃不一定是酶的最适温度,缩小温度范围,增加温度梯度才可确定最适温度
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蓝藻既属于生命系统中的分子层次又属于细胞层次 |
B.蛔虫体细胞内无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 |
C.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 |
D.受精卵分化成神经细胞,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 |
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有ATP产生 |
B.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内都有ATP和ADP的相互转化 |
C.ADP转化成ATP所需的能量都来自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
D.葡萄糖和果糖合成蔗糖的过程与ATP的合成相联系 |
下图是油菜种子在发育和萌发过程中糖类和脂肪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种子形成时,脂肪水解酶的活性很高 |
B.种子萌发时,脂肪转变为可溶性糖,说明可溶性糖是种子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
C.干重相等的可溶性糖和脂肪,所储存的能量脂肪多于糖 |
D.种子发育过程中,由于可溶性糖更多地转变为脂肪,种子需要的N增加 |
将酵母菌研磨成匀浆,离心后得到上清液(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线粒体),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曾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个试管中,各加入等量葡萄糖溶液,然后置于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试管中最终产物为CO 2和H 2 O |
B.乙试管中不发生反应 |
C.丙试管中有大量的ATP产生 |
D.丙试管中无CO 2产生 |
下列图示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物质的跨膜运输,其中图甲示渗透平衡状态,△h为S1与S2液面高度差。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S1与S2溶液渗透压相等 |
B.若用等量清水替换图甲漏斗中S1高出S2的部分,再平衡时△h会不变 |
C.图乙中b、c、d运输方式都属于被动运输 |
D.兴奋产生时,神经细胞膜外Na+内流的方式为图乙中的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