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解需吸收热量,生成耐高温的 和水蒸气。利用这一性质,可将 添加到易燃性材料中做阻燃剂。关于 能起阻燃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分解要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
B. | 分解能够降温,使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 |
C. | 分解生成的 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了空气 |
D. | 分解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的浓度 |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氧气 | B.二氧化碳 | C.氮气 | D.氖气 |
用硫酸铜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对所得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三个溶液中溶质溶解度一样 |
B.②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
C.③溶液颜色最深 |
D.温度不同,无法比较①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t2℃时,将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如右图所示),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
A.甲析出的固体比乙多 |
B.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大 |
C.t2℃时,甲、乙所含溶质相等 |
D.t1℃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利用白磷、铜片、热水和冷水不能达到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的实验是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量,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lmol H2的质量为1g | B.1mol H2约含6.02×1023个氢原子 |
C.lmol H2O含有3mol原子 | D.H2O的摩尔质量是18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