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追求化学家的足迹.
(1)舍勒是最早制得氧气的化学家之一,他获得氧气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类:
a .加热分解硝酸钾、氧化汞、硝酸银等
b .用二氧化锰与浓硫酸加热: 2 M n O 2 + 2 H 2 S O 4 ( ) = 2 M n S O 4 + 2 X + O 2
a 中反应物均可制得氧气,因为它们组成的共同点:
b 中物质 X 化学式为
③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2)舍勒由于受"燃素说"的影响(即认为一切可以燃烧的物质都是由灰和"燃素"组成的,物质燃烧后剩下的是灰,而燃素本身变成了光和热,逸散到空中去了),导致"氧气"从他的鼻尖下溜走.化学家拉瓦锡结合大量实验事实,否定了"燃素说"认为的"物质燃烧后质量应当减轻"的观点,真正发现了氧气.
①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②以铁燃烧的事实,指出上述"燃素说"的谬误: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气体的干燥(除水)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4分)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
(1)2个氢分子
(2)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3)3个镁离子
(4)氯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

请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①若向A装置中通入纯净的氢气,为检验反应产物,A装置的右边应与上面的(21)(填字母)装置连接,所选装置中出现的实验现象为(22)
②若向A装置中通入纯净的一氧化碳气体,为检验反应产物,A装置的右边应与上面的(23)(填字母)装置连接。仅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有明显的安全隐患,要弥补这个缺陷,应采取的措施是(24)
③现有一无色气体,可能是由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按气体通过的先后顺序,连接的仪器依次是:气体→A→B→C,实验过程分析如下:
装置A中黑色氧化铜粉末变红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5) ;装置B中无明显现象;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6);由上述实验现象并不能确定原无色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原因是(27)
④如果氧化铜中混有铜粉,为了测氧化铜的质量分数,称取m g样品实验,实验过程中获取两组数据:Ⅰ.反应前后仪器a中质量减少w g;Ⅱ.吸收生成物的装置中质量增加Q g。
假设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充分,称量准确,你认为应选择(28) 组的数据来计算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更好,理由是(29)

某实验小组对“高温煅烧石灰石是否完全分解”进行如下研究:

步骤
实 验 过 程
简 答
1
取一小块石灰石,用电子天平准确称量

2
将其在酒精喷灯上灼烧一段时间后,表面疏松,待冷却后再称量,固体质量(15)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6)
3
将一部分灼烧过的石灰石放入试管中,滴加水,搅拌片刻,往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
酚酞试液显(17)
色。
4
将一部分灼烧过的石灰石放入试管中,滴加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

①电子天平称量时,若需要直接显示石灰石的质量,在放称量纸或烧杯后,需要进行的操作是(18)(填“校准”、“归零”或“去皮”)。
②在1、2、3、4的四个步骤中,根据步骤(19)(填序号,下同),可得出“石灰石有部分已经分解”;根据步骤(20) ,可得出“石灰石没有完全分解”。

同学们已经学习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请你参与总结与分析:

【仪器认识】装置A中仪器的名称:a(1),b(2);装置C的名称:(3)
【反应原理】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4)
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5)
【制取装置】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6),若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最好选用(7)装置,收满的现象是(8)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可选用的装置组合是(9)(10)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满的方法是(11)(简述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比较B、C装置,C装置在制取气体时,明显的优点是(12)
【数据分析】实验小组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过程中混合物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完全反应后最终收集到0.3mol氧气。

①请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原混合物中含氯酸钾的质量。(13)
②图中P点处试管内的固体物质有(14)

室温下,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利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而变化如图所示。

①由图示可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中和反应是(24)(填“吸热”、“放热”或“无热量变化”)的反应。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5),B点表示的含义是(26)
③从A到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27)
④C处溶液中溶质是(28)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