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面是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氢氧化钠部分性质的探究过程:

(1)用手触摸②的烧杯外壁,感觉发烫,这是由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会(填"吸热"或"放热"),该溶液呈色;③中的溶液显 色.
(2)从③到④溶液的颜色变化不明显,说明④中的溶液呈性(填"酸"或"碱").
(3) c 溶液和 a 溶液对比, c 溶液颜色更浅. 
【提出问题】
为什么继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溶液颜色会更浅?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 c 溶液滴入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溶液中含较多的 C O 3 2 - H C O 3 -

另取少量 c 溶液滴入硝酸钙溶液
无明显现象
溶液中没有大量的离子

【实验结论】
根据甲、乙两个实验得出的结论,写出甲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反思】
同种反应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时,可能得到不同的产物.如:碳在氧气中燃烧可以生成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现甲、乙两化学小组安装两套如下相同装置,通过测定产生相同体积气体所用时间长短来探究影响 H 2 O 2 分解速率的因素。

(1) 下列方法能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是
A、将注射器活塞固定,向分液漏斗中注入适量蒸馏水,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如果分液漏斗颈部能形成稳定的水柱,则气密性良好,反之气密性差。
B、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加热锥形瓶,如果注射器活塞外移(右移),停止加热后注射器活塞回到原来位置,则气密性良好,反之气密性差。
C、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用力将注射器活塞外移(右移),停止用力后,注射器活塞不移动,则气密性良好,反之气密性差。
(2)MnO2催化 H 2 O 2 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3)甲小组有如下实验设计方案,完成下表。

实验编号
实验目的
温度
催化剂
浓度
甲组实验Ⅰ
探究 H 2 O 2 分解速率的影响
25℃
二氧化锰
10 m l 2% H 2 O 2
甲组实验Ⅱ
25℃
二氧化锰
10 m l 5% H 2 O 2

(4)甲、乙两小组得出如图数据。

①甲组实验得出的数据可知:浓度越大, H 2 O 2 分解速率;
②由乙组研究的酸、碱对 H 2 O 2 分解影响因素的 数据分析:相同条件下, H 2 O 2 (填"酸"或"碱")性环境下放出气体速率较快;乙组提出可以用 B a O 2 固体与硫酸溶液反应制 H 2 O 2 (已知还生成另一种物质),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支持这一方案的理由是

同学们利用"硫酸、硝酸铵、氢氧化钠、碳酸钾"四种物质的溶液进行探究学习,完成下列各问:
【实验探究】
(1) A B C D 四组同学分别进行了下列实验.

写出下列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A 中的反应;

D 中的反应.

【挖掘实质】
下图是A组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该化学反应的实质可以表示为 H + + O H - = H 2 O .

【实践运用】
完成试验后,四组同学将废液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再将废液过滤,得到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用无色溶液滴加紫色石蕊试剂,变为红色。
(1)①溶液中的白色沉淀一定是,理由是.
(2)废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
(3)为了验证该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否存在,我设计如下实验进行验证

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可能含有
②取滤液滴加
现象明显
含有该离子

化学课上老师为大家做了一个"燃纸成铁"的趣味实验,将一张滤纸(组成元素为 C H O )用 F e C l 3 浓溶液润湿,在酒精灯上烘干后点燃,滤纸变黑、红热,最终生成黑褐色物质.老师告诉大家:黑褐色物质中含有铁单质.聪明的小明对此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黑褐色物质中真的含有铁单质吗?
【探究过程】
Ⅰ.小明先从反应物元素组成分析,认为:因为,所以反应后可能有铁单质生成.
Ⅱ.

(1)为获得实验证据,小明做了实验1.
实验1:将黑褐色物质放入稀盐酸中,发现有连续微波气泡产生,若黑褐色物质中含有铁单质,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小刚提出疑问是:由反应物的组成分析,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物质不一定是铁单质,还可能是(填化学式).
小明查阅资料得知,在高温条件下不可能生成此类物质.
(3)为进一步证明黑褐色物质中有铁单质,小明又做了实验2.
实验2:将黑褐色物质放入溶液中,观察到
【得出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探究,证明黑褐色物质中确实含有铁单质.

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氨( N H 3 )的制取和有关性质的探究实验。
资料卡片:氨气通常情况下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极易溶于水,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固体混合物可以生成氨气,若要快速产生氨气,可以将浓氨水滴加到生石灰中得到。

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2)利用A装置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将浓氨水滴加到生石灰中快速产生氨气,发生装置最好是(选填装置编号)。
(4)研究性学习小组用D装置收集氨气,判断氨气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
(5)研究性学习小组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氨的性质,观察到脱脂棉团由白色变为红色。该现象涉及到的性质是(填字母编号)。

A.

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C.

氨气有刺激性气味

D.

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

(6)若将制取氨气的熟石灰溶于水形成的饱和溶液置于小烧杯并放入一只大烧杯中(如下图),在大烧杯中加入下列物质,观察到小烧杯中饱和溶液变浑浊,则加入的物质是(填字母编号)。

A.

水和浓硫酸

B.

水和氯化钠固体

C.

水和硝酸铵固体

D.

水和氢氧化钠固体

实验室可利用碱式碳酸铜(化学式: C u 2 ( O H ) 2 C O 3 )制备氧化铜,并进行碳粉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①制备氧化铜并检验产物,装置如下图所示(省略夹持仪器):

步骤一:连接 A B ,打开活塞,通入空气。
步骤二:关闭活塞,连上 C D ,开始加热。
步骤三:在加热过程中,记录在 B 中固体质量变化如下表,在 t 3 时停止加热。

加热时间( m i n
0
t 1 t 2 t 3
B 中固体质量( g
6.66
5.20
4.80
4.80

B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 u 2 ( O H ) 2 C O 3 C u O + H 2 O + C O 2
请在中填入配平后的系数。
C 中试剂是 A 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防止对产物检验造成干扰。选择 t 3 时停止加热的理由是
一定量碳粉还原①中制得的氧化铜并检验产物,装置如下图所示: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 F 中溶液变浑浊, E 中的现象是
反应完全后,若仅撤走酒精喷灯停止加热,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分析:若①中省略步骤三,对②中反应产物判断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其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