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稀 溶液反应的 变化曲线图,据图分析能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 该反应是 溶液滴入稀盐酸 |
B. | 克是指加入 溶液的质量 |
C. | 点时,溶液的溶质为 |
D. | 点表示稀盐酸和加入的 溶液质量一定相同 |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g,在该温度下,将10 g 硝酸钾加入10 g水所形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
A.20% | B.24% | C.31.6% | D.50% |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A.CO2(CO)——通入氧气中点燃 |
B.SO2(HCl)——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
C.KCl固体 (KClO3)——加少量二氧化锰固体并加热 |
D.NaCl溶液(NaHCO3)——滴加入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 |
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NaCl BaCl2 Na2CO3 | B.KNO3 HCl CaCl2 |
C.H2SO4FeCl3 NaNO3 | D.NaOH HNO3 NH4NO3 |
某些食物的近似pH为:牛奶6.3~6.6,葡萄3.5~4.5,玉米粥6.8~8.0,苹果2.9~3.3,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葡萄 | B.牛奶 | C.玉米粥 | D.苹果 |
生活中的下列作法不正确的是()
A.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
B.炒菜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
C.厨房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 |
D.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