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写道:“(苏州)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的苏州
| A.饥民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 | B.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 C.地方官员与商人相勾结欺压百姓 | D.大量使用机器使工人失业 |
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一位代表说:“小国管理着东河岸边美丽的建筑物(联合国总部),两个大国管理着世界其他地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第三世界的力量尚不能限制大国行动 |
| B.大国和小国按实力有具体的不同的分工 |
| C.第三世界拥有发言权,但霸权政治仍然存在 |
| D.小国对冷战无可奈何 |
下图是位于联合国参观中心入口处的一座雕塑,是一支枪管打结的枪。寓意联合国所行使的主要职责是
| A.推动发展中国家和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 |
| B.协调国际间的经济和贸易关系 |
| C.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 |
| D.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科学、文化的合作与交流 |
当前局部性的战争比起“冷战”时期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 A.霸权主义横行和国际政治力量失衡 | B.地区性冲突由来已久 |
| C.民族、宗教问题错综复杂 | D.西方大国的暗中指使 |
下表是海湾战争中参战双方伤亡情况统计,对此表数据成因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A.多国部队使用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
| B.多国部队的军事技术占据绝对优势 |
| C.伊拉克军队在溃败过程中自相残杀 |
| D.伊拉克军队缺乏训练,毫无战斗力 |
1990年8月美国实施“沙漠盾牌”计划,以联合国的名义组成了一支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美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援助科威特 | B.执行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
| C.与苏联争夺该地区的利益 | D.维护其在海湾地区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