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时间
茶叶
生丝
鸦片战争前
5000(年平均值)
5000(年平均值)
1846年
7010
13220
1850年
8919
23040
1854年
14122
62896

A.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量持续增加     
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C.中国茶叶和生丝生产日益商品化       
D.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苏联解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斯大林逝世后,其继任者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赫鲁晓夫改革使苏联一跃成为与美国相匹敌的超级大国
B.勃列日涅夫执政前期,制定了发展经济的“加速发展战略”
C.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
D.三人都试图以经济管理方式代替行政命令干预经济

凤凰网曾发表过一篇题为《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苏联:抗拒改革的“停滞”盛世》的文章。之所以称当时的苏联是“盛世”,主要是因为勃列日涅夫时期( )

A.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得到实质性进展
B.已经冲击苏联已有的政治经济模式
C.重视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D.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和国力大为增强

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要是指赫鲁晓夫的改革

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将错误归于斯大林的个人品质
B.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缺乏科学实验,反复折腾
C.有开创性地冲击斯大林模式,但未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D.只进行农业改革,没有涉及工业管理体制

1931年初,苏联接受外国技术援助的项目已经达到了124项,大部分是美、德两国提供的,同年,苏联向外国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设备总出口量的1/3。当时苏联大量得到西方设备的有利外部条件是

A.资本主义世界正爆发一场“生产过剩”的危机
B.西方放弃了对社会主义的敌视政策
C.苏联加入了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D.西方国家普遍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斯大林说:“我们之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当它不再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抛开。”苏联取消新经济政策是因为该政策

A.不能迅速推动工业化
B.不能使苏联过渡到社会主义
C.发展了资本主义
D.发展了小农经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