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以下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A.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三权分立与制衡 |
B.秦朝的中央官制体现此“原理” |
C.作者对“原理”长期不变感到不满 |
D.作者对“后世”官制持否定态度 |
下图说的是宋代福建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其求教内容最有可能是( )。
A.救国治国之术 | B.“天理” |
C.“知行合一” | D.“经世致用” |
历史学家范文澜指出:在官办的学校里,“学术上只有儒家派别之间的争辩,不再有儒与非儒不同学派的斗争。”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与哪一人物发展儒家思想有关()
A.孟子 | B.荀子 | C.董仲舒 | D.朱熹 |
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a处:秦朝“焚书坑儒” | B.b处: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C.c处:魏晋南北朝隋唐“三教合一” | D.d处:明朝思想批判的推动 |
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 B.激发了中华民族社会责任感 |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
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万物皆只有一个一理 | B.确理而后有气 |
C.宇宙便是吾心 |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