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言志,歌咏言”,唐人杜牧有诗云:“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礼贤下士时。若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体现了他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是
A.必须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历史人物 |
B.历史人物的真伪是很难明确的 |
C.评价历史人物主要看他是否礼贤下士 |
D.评价历史人物主要看他是否能抵抗流言 |
张之洞曾说:“今日自强之端,首在开辟利源,杜绝外耗。举凡武备所资枪炮、军械、轮船、炮台、火车、电线等项,以及民间日用、农家工作之所需,无一不取资于铁。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下列说法符合材料原意的是( )
A.洋务派开始兴办民用工业 | B.中国民族工业开始兴起 |
C.自强的尝试宣告失败 | D.生产要满足人们的需求 |
人们说的三千年来一大变局,不是在鸦片战争的当初就感觉到了的,而是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才开始认识的。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 | B.中体西用观念的逐步形成 |
C.“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 D.民主科学思想的高涨 |
漫画折射了历史。下列选项反映的历史事件由下图引发的是()
A.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
B.北上八国联军众,把我江山又赠送。白鬼西来做警钟,汉人惊破奴才梦。 |
C.学子斗争惊列寇,豪杰攻打震华庭。反封反帝风云涌,休课休劳波浪凶。 |
D.血肉之躯筑铁墙,平原斩倭声名扬。纵然汗简无司马,寸土皆碑记国殇。 |
1958年,戴高乐就任法国总统后与西德总理阿登纳举行了第一次会谈。阿登纳强调:“法国和德国必须进入一个经常对话的时代。”此后四年中,阿登纳与戴高乐之间的通信达40余次,会晤15次,总计进行了100多个小时的会谈。这一系列举动( )
A.推动了欧洲统一市场的形成 |
B.消除了法德之间的意见分歧 |
C.促进了欧洲一体化发展趋势 |
D.提高了法德两国的国际地位 |
下图是20世纪某一时期大国关系示意图(图中“—”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甲是英国、乙是中国、丙是法国 |
B.甲是日本、乙是苏联、丙是美国 |
C.甲是苏联、乙是日本、丙是中国 |
D.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