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以函数图像示意了法国大革命前至 1875年的政体变化,说明法国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假定起点a为君主制,c、e为君主立宪制,那么f应为
| A.君主专制 | B.君主立宪制 | C.共和制 | D.帝制 |
陈旭麓先生说:“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含义,实际上 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即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下列史实在更加明显的界标影响下出现的是
| A.使苦难深重的广大农民阶级陷入了更为困苦的深渊 |
| B.以俄国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 |
| C.李鸿章认为处于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就应创数千年未有之奇业 |
| D.慈禧下诏变法,取外国之长、去中国之短,实行新政 |
早期维新思想同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潮的主要不同是
| A.学习外国的科学技术 | B.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 |
| C.学习外国的军事技术 | D.借鉴外国经验探索救国之路 |
19世纪,西方宗教信仰的虔诚度降低。与这一趋势形成无关的科学家是
| A.牛顿 | B.达尔文 | C.伽利略 | D.爱因斯坦 |
“不合宜者,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为天道自然之理。但其说与耶稣之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不服其言。初始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而格致之学从此大为改变。”文中“其说”是指
| A.牛顿运动三定律 | B.达尔文的进化论 |
| C.普朗克的量子论 |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
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
|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