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的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表明:在当时的法国( )
A.政府力图借助工人阶级确立共和制 |
B.君主派重新获得对共和派的政治优势 |
C.政府欲通过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 |
D.左右两股政治力量严重危及共和制 |
有人评论一种经济现象,认为它有“能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的优点,又有“独占一业,莫之与竞,则生产技术之改良进步将中止”的缺点。这种经济现象开始盛行是在
A.18世纪末的英国 | B.19世纪末的德国 |
C.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 | D.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 |
下图是英国城镇人口变化示意图,对这一时期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 |
B.英国正向工业社会过渡 |
C.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日益缓和 |
D.自由资本主义逐渐成为主流 |
1651年英国颁布的《航海条例》规定:“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殖民地或领土。”这一规定反映了
A.英国殖民帝国已经形成 |
B.英国已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 |
C.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
D.英国与荷兰的商业竞争激烈 |
亚当·斯密说:“……新大陆的白银……通过它,古老大陆两端的贸易得以继续……”,他描述的全球贸易是
A.欧洲—美洲—亚洲的三角贸易 |
B.欧洲—非洲—亚洲的三角贸易 |
C.欧洲—非洲—美洲的三角贸易 |
D.亚洲—美洲—非洲的三角贸易 |
我国史学界曾就“二战后”某一事件的影响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经济的“强心剂”和“及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粘合剂”;另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分裂的“加速器”和“绝缘体”。这一历史事件是
A.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 |
B.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 |
C.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 |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