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尼克松有一种意识形态的僵硬性和政治上实用主义的独特结合,而实用主义在他同大国打交道时表现得特别明显。……这位总统在全球外交方面自称是超脱意识形态的。”
材料二 1971年7月,尼克松在堪萨斯城重申他的意见,认为现在已有五个世界……实力中心——西欧、日本、中国以及苏联和美国,在本世纪1/3时间里,这五支力量将成为……决定未来的中心。
——以上材料均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72年20年间,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在你担任总统的时候,改变了这个状态。我非常赞赏你的看法,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应该主要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区别……我知道你是反对共产主义的,而我是共产主义者。
——邓小平1989年会见尼克松时的谈话
材料四 “在这个世纪……实行过去失败了的任何政策都是不行的,遏制已过时了。”
——尼克松《不战而胜》
材料五 “在美苏进行对话的同时,美国可能需要在中国问题上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尼克松与戴高乐的谈话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三,尼克松僵硬的意识形态是什么?他自称在外交方面“超脱意识形态”的真实含义是什么?(4分)
(2)据材料二、四、五,指出美国急于改善中美关系的三个原因。(3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的态势。据此美国在亚洲采取了哪些重大政策?(3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中外历史大事
根据上述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要求:1.应突出一个方面或主题,体现历史发展的阶段特点、趋势;2.必须结合中外史实,符合主题的历史事件要全部用到,无遗漏;3.观点明确,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英国贵族从他的土地所得租金与同一块土地承租者用农场经营所得收入的对比是1:10,换言之,同一块土地改为农场式经营就可提高9倍的土地收入。16世纪寺院土地拍卖中,购买量最旺盛的是乡绅。不仅由于他们财力雄厚,还由于他们渴望用农场方式经营土地,获取利润……难怪贵族中最有远见的代表人物如肯特伯爵、巴特伯爵等也都试图进行农业改革,尽管这样的贵族很少。
——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材料二 “若雇工种田不如不种,即主人明察得宜亦不可也。盖农之一事,算尽锱铢每田一亩,直收年岁一二石不等。试思佣人工食用度,而加之钱漕、差徭诸费,计每亩所值已去其半,余者无几。或遇凶岁偏实,即前功尽弃,然漕银岂可欠也?差银岂可免也?总而计之,亏本折利,不数年家资荡尽,是种田求富反贫矣。”
——钱泳(1759-1844)《履园丛话》卷七
材料三 1888年中国雇主经营与土地出租收益比较表
地区 |
单位 |
雇工经营收益 |
土地出租收益 |
雇工比出租收益增减 |
增减百分比 |
江苏南部 |
钱文 |
11261 |
15122 |
-3861 |
-26% |
浙江杭州 |
银元 |
3.98 |
11.10 |
-7.12 |
-64% |
广东汕头 |
银元 |
19.32 |
30.00 |
-10.77 |
-36% |
湖北广济 |
钱文 |
6438 |
13200 |
-6762 |
-51% |
山东莱州 |
银两 |
16.29 |
13.60 |
2.69 |
17% |
——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16世纪英国与18—19世纪中国农村经济状况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农村经济状况对两国的影响。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l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英两国相互勾结,支持阿古柏入侵并分裂新疆。当时,清廷出现海防、塞防之争。李鸿章认为“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左宗棠主张“若此时而拟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贼进尺,不独陇右堪虞,即北路科布多、乌里雅苏台等处恐亦未能晏然”。“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他强调新疆的安危关系到蒙古、陕西、山西、甘肃乃至京师,必须收复;就目前形势而论,列强还不至于在沿海挑起战争,而收复新疆却是燃眉之急;即使论军饷,海防本有经常经费,而塞防经费却是极端匮乏。
——摘编自《从海防与塞防之争浅析清政府的政治决策》
材料 1875年5月,(左宗棠)奉命督办新疆军务。为了西征,不惜大肆举借外债。据学者研究,每年光利息就白白流失几十万两白银,而偿还利息的总和,可以再建立一支稍弱于北洋的舰队。左宗棠西征的目的固然值得肯定,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世人有不同的看法,如刘坤一、谭钟麟等人说:“左相亟欲收复伊犁,以竞全功,不顾东、北两路,亦非公忠体国之道也。”
——摘编自张学亮《左宗棠传》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左宗棠对国防问题的认识及措施。(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左宗棠的国防措施。(7分)
(15分) 【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
下面是有关1836年至l848年英国宪章运动的两段材料。
材料一一、凡年满21岁之男子,精神健全,目前不在因犯罪而坐牢之列者,都有选举权。
四、议员支薪。以便一个诚实的商人、工人和其他等人,能离职充当其选区的代表,为国家的利益服务。
五、选区平均分配。按照选民人数产生代表,不让小的选区侵占大区的选票。
——摘编自英国《人民宪章》(1837年)
材料二英国的宪章运动历经l839年、l842年和l848年三次高潮,都以失败而告终。从主观上来说,参加运动的人员成分复杂,意见存在分歧,步调不统一,没有坚强的、统一的领导和强有力的组织,特别是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的指导和斗争经验,等等。从客观上来看,宪章运动的参与者提出的要求过高,很多不切合当时的社会实际:英国资本主义经济从19世纪4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晚期是工业生产及对外贸易不断扩张的时期,工人的困难有所缓和,就业机会也增加了,工人对政治斗争的兴趣大减;英国统治阶级实行一些劳工立法,对工人阶级进行让步,这也促使许多工人离开运动。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宪章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归纳宪章运动的目的和失败的原因。(9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宪章运动在民主宪政发展史上的主要作用。(6分)
(15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隋及唐初,商人及手工业者的赋税负担与一般民户相同。设关置市,目的在于管理,而不在于收税。盐酒之类的手工业生产,向百姓开放。武则天时期,国库空虚,财政拮据,始征关津之税,但行之不久,即被废止。玄宗天宝年间,开征市肆之税,税率为2%。这一税率一直保持到德宗时期。
材料二安史之乱以后,政府用度不足,于是令各地向商贾征税。诸道节度使、观察使多按率征税商贾以充军资杂用,或于津济要路及市肆间交易之处,计钱“至一千以上者,皆以分数税之”。……此后商税不断增加.达到每贯200文,即20%,其余非法征括不在其中。除商税外,唐后期财税地位较为重要的手工业税是盐税、茶税、酒税和矿税。……政府用禁榷即专卖的方式控制手工业品,从中获利。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后期工商税的变化及其原因。(8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后期工商税变化的影响。(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