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场有关“麦哲伦是否到过印度”的争论中,出现了以下四种观点。你认为结论和依据最匹配的是
| |
结论 |
依据 |
| A |
到过 |
1498年葡萄牙人已经开辟了从欧洲到印度的航线 |
| B |
到过 |
1519~1522年麦哲伦的船队环球航行时途经印度 |
| C |
没有到过 |
麦哲伦在船队到达印度前死于菲律宾 |
| D |
待考证 |
在上述史实的基础上查阅麦哲伦在环球航行前的资料 |
图片所示票证曾是百姓购买生活物资的凭证,但现在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 A.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 B.农业产量稳步增加 |
| C.生活物资日益丰富 | D.粮棉物资统一管理 |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
|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 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 |
| C.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 | 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 |
建国以来,中国农村经历了从“干部敲破钟,社员不出工”到“不用敲钟,不用派工,农民赛着往前冲”的巨大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动因是()
| A.农业合作社的兴办 | B.人民公社体制的确立 |
|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下列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制度的建立 |
| B.“大跃进”期间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
| C.1956~1966年经济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
| D.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城市取得突破 |
1956年1月2日下午,上海50万人冒雨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 A.工商业改造 | B.统购统销 |
| C.“一五”计划 | D.土地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