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场有关“麦哲伦是否到过印度”的争论中,出现了以下四种观点。你认为结论和依据最匹配的是
|
结论 |
依据 |
A |
到过 |
1498年葡萄牙人已经开辟了从欧洲到印度的航线 |
B |
到过 |
1519~1522年麦哲伦的船队环球航行时途经印度 |
C |
没有到过 |
麦哲伦在船队到达印度前死于菲律宾 |
D |
待考证 |
在上述史实的基础上查阅麦哲伦在环球航行前的资料 |
明朝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授权锦衣卫监查官民行为 |
B.设立东厂、西厂特务机构 |
C.废丞相,行政权分属六部 |
D.实行史上最为严酷的文字狱 |
藏文史籍《萨家世繁史》载:“元帝辖十一省,西藏三地面虽不足一行省,但因为它是八思巴(吐蕃的大喇嘛,忽必烈让他主持宣政院)的住地和教法所在,故作为一省会于八思巴。”这段史料表明()
A.满洲贵族注意利用宗教进行统治 |
B.八思巴是元朝中央政府的高级官吏 |
C.西藏已经成为元朝的一个行省 |
D.宣政院就是元朝的地方行政机构 |
元代是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杂剧、散曲、南戏等都取得巨大成就。后世将其与唐诗、宋词并称。后人充分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称其“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造成元曲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A.市民阶层队伍的不断壮大 | B.民族资产阶级的兴起 |
C.戏曲创作者深入社会生活 | D.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
某历史著作中有如下的描述,其中被遮盖的应是()
A.兵部 | B.枢密院 | C.内阁 | D.军机处 |
苏东坡曾这样评价吴道子的作品:“吴生虽绝妙,犹以画工论。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仙鬲谢龙樊。”他极力推崇王维,誉之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苏东坡对王、吴的评价()
A.改变了二人在中国画坛的地位 |
B.有利于文人画体系的形成 |
C.彻底否定了写实、形似的画风 |
D.开创了中国山水画新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