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是《苏联和中国的粮食产量(1950-1984)示意图》。造成20世纪70年代末两国粮食
产量出现不同发展趋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经济改革是否符合国情 B.土地所有制的不同
C.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否 D.是否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戈尔巴乔夫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鸦片战争后,当洋货入侵较早的沿海和沿江地区,自然经济迅速解体的时候,广西西北地区90.45%的农民仍然穿自制土布。最能说明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广西人民掀起抵制洋货运动 B.从国外进口的洋货数量不大
C.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D.广西买不到外国的棉纺织品

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教授认为:“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造成这一“经济奇迹”没有前途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发展民族工业的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B.工业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C.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薄弱
D.民族资本与封建经济相比,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对19世纪60年代中国经济结构的表述正确的有①洋务近代军事工业②洋务近代民用工业③民族资本主义企业④外商企业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中国内江外流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无事可以运官粮客货,有事可以载援兵军火,解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下列各项中实践这种主张的是

A.北洋水师正式成立 B.轮船招商局的兴办 C.福州船政局的兴办 D.汉阳铁厂的兴办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