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是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看来,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 对上述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指赫鲁晓夫改革

A.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B.没有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
C.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D.开始突破了斯大林的经济模式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戈尔巴乔夫改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田纪云在《回顾中国农村改革历程》中引用了农民说的一句话:“刚分到的土地屁股还没坐热呢,又被收走了……不仅把土改时分来的土地收归公了,把我们自己原有的土地也充公了,牲畜和农具也都统统归公了。”这段话反映了()

A.农民不支持土地改革
B.人民公社化运动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C.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要求过急、工作过粗的现象
D.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满

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事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慈禧生活俭朴 B.中国不需要汽车
C.中国汽车依赖进口 D.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

某中学历史老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就19世纪末李鸿章出访俄国这一历史事件进行探讨。学生发言中出现的下列言论与历史事实较为接近的是()

A.李鸿章此行与俄国签订了《辛丑条约》
B.清政府为李鸿章专门包租俄国远东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
C.李鸿章乘火车游历了俄罗斯的主要城市
D.李鸿章参观了纪念十月革命胜利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民国之初,跪拜、作揖等被鞠躬、握手取代,“大人”、“老爷”等被“先生”、“君”取代,造成这种礼仪变化的历史背景包括①西方生活习俗的影响②教育制度的改革 ③五四运动的洗礼④民国政府的大力提倡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曼彻斯特的工厂主曾浪漫地想着:“如果每个中国人的衬衣下摆长一英寸,我们的工厂得忙上数十年!”然而鸦片战争10年后一个叫米契尔的英国人在中国看到的却是这样的情形:“在收获完毕后,农家所有的人手不分老少,都一起去梳棉、纺纱和织布。这个国家9/l0的人都穿这种手织的衣料,其质地各不相同,从最粗的粗棉布到最细的本色布都有。生产者所用的成本简直只有原料的价值。”上述材料反映了①英国商人想用经济手段打开中国大门②传统的小农经济对工业品的顽强抵抗③英国商人很难通过正常的贸易打开中国的市场④英国由此展开了罪恶的鸦片贸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