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政府预备从各省调兵共二十五万增援东南沿海,其执行情况举例如下表
| 命调时间 |
调出省 |
兵数 |
调往方向 |
| 1841年1月6日 |
贵州 |
1000 |
广东 |
| 1842年3月24日 |
甘肃 |
1000 |
浙江 |
| 1842年6月1日 |
山西 |
1000 |
江苏 |
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清朝军事动员体制落后 B.清朝全民动员抗击英军
C.清朝政治腐朽军备废弛 D.清军装备落后训练不足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地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哪部法律的规定:( )
| A.《宪法》 | B.《义务教育法》 | C.《未成年人保护法》 | D.《教师法》 |
“双百方针”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根本保证。“百家争鸣”主要针对( )
| A.艺术领域 | B.政治领域 | C.经济领域 | D.学术领域 |
下列图片中所显示报告出现在()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
| B.解放战争时期 |
| C.抗日战争时期 |
| D.大革命时期 |
“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毛泽东找到“正确道路”是在()
| A.大革命时期 | B.红军长征时期 |
| C.抗日战争时期 | D.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 |
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能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抗拒这个潮流。”文中的“潮流”指()
| A.民主革命 | B.五四运动 | C.社会主义运动 | D.辛亥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