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学者陈寅恪说:“佛教经典云:‘佛为一大因缘出现于世。’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演变之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下列各项中符合陈寅恪所说的“新儒学”的是
A.建构起天人一统的系统图式 | B.构造起人伦核心的儒学体系 |
C.形成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潮 | D.为汉唐大一统奠定思想基础 |
定都天京后,洪秀全颁布法令:“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说明洪秀全
A.背叛了农民革命事业 | B.为了完善农民政权的法律 |
C.害怕得不到尊重 | D.没有摆脱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 |
在某校一次公开课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某学生答题要点如下,你认为表述不准确的是()
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
B.春秋时期,分封制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
C.唐朝统治者运用中央机构的权力制衡来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 |
D.内阁的设置实质上恢复了丞相的职权,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重要内容 |
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A.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 B.唐朝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
C.清朝设置军机处 | D.清朝延续明朝的内阁制度 |
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措施。历史上,下列机构或官职具有监察职权的是
①御史大夫②刺史③宣政院④军机处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③ |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