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指出:“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史观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不断的变动。”他在这里强调历史研究要
A.与时代同行 | B.有历史观指导 |
C.为现实服务 | D.充分掌握史实 |
德国驻华公使哈豪森向首相柏特曼的一件呈文中称:“在英国的对华商业中心,扬子江区域内,日本是英国最尖锐的竞争者。……这个矛盾可能因中国变乱更为显著。但是,只要英、日同盟要求在新中国有一个决定性的作用,共同利益将促使其他列强一致行动”。这里的“新中国”是指()
A.中华民国 | B.太平天国 | C.中华人民共和国 | D.南京汪伪政权 |
据1938年4月9日英国路透社电讯说:“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天津至江苏南京的浦口)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已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英人心理,渐渐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上述报道的战役()
A.打破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 B.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
C.极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 D.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
史学家孟森在《清代史》中指出:“至于鸦片一案,则为清运告终之萌芽。盖是役也,为中国科学之实验,为中国无世界知识之实验,为满洲勋贵无一成才之实验。”从全球化的角度看,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A.中国科学落后 | B.满洲贵族人才的缺失 |
C.中国军事的落后 | D.中国无世界知识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对古代某一地方制度作出了如下评价:“(它)就是一个……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这一制度是( )
A.分封制 | B.郡县制 | C.行省制 | D.刺史制度 |
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 下列选项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明内阁阁臣只是顾问不是宰相 | B.明内阁不能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
C.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 | D.明朝内阁无法制约皇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