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20世纪80年代目光向外的“文化热”相比,新一轮中国的“文化热”目光朝向本土文化,与产业高度融合,如各地商业演出之“印象”系列、图书出版之乡土系列、中国电影对本土题材的发掘等。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A.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发展 | B.文化发展必须反对封闭主义 |
C.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 D.文化崛起需要真正的文化自信 |
我国可以管辖的300万平方公里海域,有52%与邻国有争议,对此,我国建立了全海域定期巡航维权制度,以显示我国对争议海域管辖的能力与决心。这是因为
A.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 B.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
C.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D.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国务院规定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人民政府,按照各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
①是地方权力机关②可以依法根据本地实际管理民族内部事务
③有权根据国务院授权制定行政法规④形式立法和文化管理自治权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继2009年年初首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后,被社会各界称为新“教改”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于2010年2月28日启动第二轮征求民意工作。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事项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是
A.保障公民基本政治权利的最有效途径 | B.政府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重要环节 |
C.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 D.有效制约和监督政府行政权力的关键 |
中国自古就有“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传统社会理想。国家启动普惠式“新农保”,使这一理想变为现实。这说明国家
A.高度关注民生,努力扩大公民权利 |
B.人民民主的真实性具有制度保障 |
C.积极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
D.国家职能决定国家性质 |
“人与自己所处的环境不单纯是一种适应关系,而更主要的是一种改造关系。人在自己的活动中既改变了外部环境,也改变了自己的活动,提高了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一论述所阐述的哲理是
A.人作为实践的主体是客观的 | B.人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
C.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 D.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