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言文阅读
(甲)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乙)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可以问不,而老可以问幼,惟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在下面的选项中选出正确的答案。(  )

A.甲中的“是故”与甲中的“所以”同义
B.甲中的“是故”与乙中的“是故”同义。
C.甲中的“吾从而师之”中的“而”与乙中的“行之而不以为耻”中的“而”用法和意义相同。
D.甲文中的“贵”“贱”与乙文中的“贤”“不肖”同义。

对“夫子贤之”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很尊敬孔文子。 B.孔子认为他是贤能的人。
C.孔文子认为他有贤才。 D.那您很尊敬他了。

上面两段文字阐述的观点基本相同,对这个相同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都强调了古今求学的人都必须有老师。
B.都说明了古代圣人是不耻下问的,而圣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所以我们要不耻下问。
C.都强调有了疑难问题要“问”,而问的对象不必管他贵贱,而只看他是否懂“道”。
D.都批判了那种以问为耻的作风。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解释下列加点实词的含义
1.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2.于是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3.知己知彼,百战不
4.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有神护者
5.料大王士卒足以项王乎
6.安步以
7.于是废先王之,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8.何可胜也哉
9.沛公军霸上,未与项羽相见
10.所识穷乏者我与

写出下列各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学时习之
2.裴子闻哂之
3.某所,母立于兹
4.吾以子为可,使子治东阿
5.人无信,不知其可也
6.声非加疾也,闻者彰
7.吾尝终日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8.缦立远视,望幸焉

解释下列加点实词的含义: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不若孀妻弱子 2.并赋敛,仓库少内
3.彼垝垣,以望复关4.因利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5.此危急存亡之秋也6.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7.扶辇下,触柱折辕8.寻蒙国恩,臣洗马
9.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10.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小让

写出下列句子中“为”与“所”字的意义和用法。
1.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2.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3.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4.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苏武传》
5.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过秦论》)
6.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7.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8.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苏武传》)

解释下列加点实词的含义:
1.孔子其小器 2.陋末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3.废池乔木,犹厌言 4.上伐谋,其次伐交
5.而江浙之梅皆矣 6.君子病无能焉,不人之不己知也
7.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8.前太守臣逵臣孝廉
9.序八州而同列 10.服衣冠,窥镜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