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后面各题。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胜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胜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解释下列加点字。
(1)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 (2)非抗于九国之师( )
(3)序八州而朝同列( ) (4)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小学而大遗 | B.以为桂林.象郡 |
C.秦以区区之地 | 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胜度长絜大 |
选出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且夫”一句,写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照应课文第一段,说明秦非亡于地理形势的变化。 |
B.对比论证是本段的鲜明特色,陈胜与山东六国进行对比,意在直接点出山东六国未能战胜秦国的原因。 |
C.本段是在前文铺叙基础上的集中议论,大量的史实使作者的论点水到渠成。 |
D.“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劝说当世的统治者施行仁义以安民。 |
翻译下列语句。
(1)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古弼,代人也。少忠谨,好读书,又善骑射。初为猎郎,门下奏事,以敏正著称。太宗嘉之,赐名曰笔,取其直而有用;后改名弼,言其辅佐材也。
世祖即位,以功拜立节将军,赐爵灵寿侯。 上谷民上书,言苑囿过度,民无田业,乞减太半,以赐贫人。弼览见之,入欲陈奏,遇世祖与给事中刘树棋,志不听事。弼侍坐良久,不获申闻。乃起,于世祖前捽树头,掣下床,以手搏其耳,以拳殴其背曰:"朝廷不治,实尔之罪!"世祖失容放棋曰:"不听奏事,实在朕躬,树何罪?置之!"弼具状以闻。帝奇弼公直,皆可其所奏,以与百姓。弼曰:"为臣而逞其志 于君前者,非无罪也。"乃诣公车,免冠徒跣,自劾请罪。世祖遣使者召之。及至,世祖曰:"卿其冠履。吾闻筑社之役,蹇蹶而筑之,端冕而事之,神与之福。然则卿有何罪?自今以后,苟利社稷,益国便民者,虽复颠沛造次,卿则为之,无所顾也。"
世祖大阅,将校猎于河西。弼留守,诏以肥马给骑人,弼命给弱者。世祖大怒曰:"尖头奴,敢裁量朕也!朕还台,先斩此奴。"弼头尖,世祖常名之曰笔头,是以时人呼为笔公。弼属官惶怖惧诛。弼告之曰:"吾以为事君使畋猎不适盘游,其罪小也。不备不虞,使戎寇恣逸,其罪大也。今北狄孔炽,南虏未灭,狡焉之志,窥伺边境,是吾忧也。故选肥马备军实,为不虞之远虑。苟使国家有利,吾何避死乎!明主可以理干,此自吾罪,非卿等之咎。"世祖闻而叹曰:"有臣如此,国之宝也!"赐衣一袭、马二匹、鹿十头。后车驾畋于山北,大获麋鹿数千头,诏尚书发车牛五百乘以运之。世祖寻谓从者曰:"笔公必不与我,汝辈不如马运之速。"遂还。行百余里而弼表至,曰:"今秋谷悬黄,麻菽布野,猪鹿窃食,鸟雁侵费,风波所耗,朝夕参倍。乞赐矜缓,使得收载。"世祖谓左右曰:"笔公果如朕所卜,可谓社稷之臣。"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诣公车,免冠徒跣徒:白白地 |
B.尖头奴,敢裁量眹也!裁:节制,抑制 |
C.今北狄孔炽,炽:盛 |
D.乞赐矜缓矜:怜悯,怜惜 |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古弼“刚正”的一组是()
⑴ 言苑囿过度,民无田业,宜减大半⑵ 乃起,于帝前捽树头,掣下床
⑶ 乃诣公车,免冠徒跣,自劾请罪⑷ 然则卿有何罪
⑸明主可以里干,此自吾罪⑹ 乞赐矜缓,使得收载
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⑥D②④⑤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弼的头长的尖尖的,像笔头一样,于是世祖常常喊他“笔头” |
B.世祖和给事中刘树在下棋,正在兴头上,看到古弼进来了,就像没有看到他一样不理他。 |
C.世祖要去河西打猎,让古弼留在京城,并让古弼把肥壮的马送去供打猎用。而古弼因为有属下的大力支持,尽送一些瘦弱的马去河西,连世祖也奈何他不得。 |
D.世祖给尚书下了一道命令,要他征发牛车五十辆去运麋鹿。送信的人去了不久,世祖就醒悟到了,这次肯定又要在古弼那里碰钉子。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弼具状以闻。帝奇弼公直,皆可其所奏,以与百姓。
(2)吾以为事君使畋猎不适盘游,其罪小也。不备不虞,使戎寇恣逸,其罪大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
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郡人也。汉太尉嵩之曾孙也。出后叔父,徙居新安。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所后叔母任氏。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缺,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
或劝谧修名广交。谧以为“居田里之中亦可以乐尧舜之道,何必崇接世利,事官鞅掌①,然后为名乎”。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
城阳太守梁柳,谧从姑子也,当之官,人劝谧饯之。谧曰:“柳为布衣时过吾,吾送柳不出门,食不过盐菜,贫者不以酒食为礼。今作郡而送之,是贵城阳太守而贱梁柳,岂中古人之道?是非吾心所安也。”
时魏郡召上计掾,举孝廉;景元初,相国亦尝诏之,谧皆不应。其后武帝频下诏敦逼不已,谧上疏自陈,辞切言至,遂见听许。自表求帝借书,帝送一车书与之。太康三年卒,时年六十八。所著甚多,并重于世。
(《晋书·皇甫谧传》)
【注释】①鞅掌:事务繁杂。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修身笃学,自汝得之 笃:重视,专心 |
B.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 稼穑:种植和收割,泛指农业生产劳动 |
C.耽玩典籍,忘寝与食 耽玩:潜心玩味 |
D.自表求帝借书 表:表达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何尔鲁钝之甚也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B.心不入道,无以慰我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
C.贵城阳太守而贱梁柳 今行而无信 |
D.所著甚多,并重于世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甫谧原来不好学,游荡无节制,经过叔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诲,终于受到感激,从此勤学不辍。 |
B.有人规劝皇甫谧追求美名,到官府广交朋友,皇甫谧则认为身处田园也可享受尧舜的思想,不必因看重名利而走向仕途。 |
C.皇甫谧与梁柳有亲戚关系,当梁柳要去就任城阳太守的时候,有人劝皇甫谧为梁柳饯行,而皇甫谧仍然遵守古人的做人之道:贫者不把酒肉作为礼节。 |
D.官府、相国和皇上都多次征召皇甫谧出来做官,皇甫谧都没有应召。在皇上下诏敦促催逼不止的情况下,皇甫谧上奏不做官,结果不但被允许,还赐给一车书。 |
翻译下列句子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阅读下面完成
范纯仁字尧夫,始出仕,知襄城县。县有牧地,卫士牧马,以践民稼,纯仁捕一人杖之。牧地初不隶县,主者怒曰:“天子宿卫,令敢尔邪?”白其事于上,劾治甚急。纯仁言:“养兵出于税亩,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税安所出?”诏释之,且听牧地隶县。
拜同知谏院,奏言:“王安石变祖宗法度,掊[注]克财利,民心不宁。《书》曰‘怨岂在明,不见是图。’愿陛下图不见之怨。”神宗曰:“何谓不见之怨?”对曰:“杜牧所谓‘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是也。”神宗嘉纳之,曰:“卿善论事,宜为朕条古今治乱可为鉴戒者。”富弼在相位,称疾家居。纯仁言:“弼受三朝眷倚,当自任天下之重,而恤己深于恤物,忧疾过于忧邦,致主处身,二者胥失。”其所上章疏,语多激切。
知庆州。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赈贷。僚属请奏而须报,纯仁曰:“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或谤其所全活不实,诏遣使按视。会秋大稔,民欢曰:“公实活我,忍累公邪?”昼夜争输还之。使者至,已无所负。移齐州,齐俗凶悍,人轻为盗劫。或谓:“此严治之犹不能戢,公一以宽,恐不胜其治矣。”纯仁曰:“宽出于性,若强以猛,则不能持久;猛而不久,以治凶民,取玩之道也。”有西司理院,系囚常满,皆屠贩盗窃而督偿者。纯仁曰:“此何不保外使输纳邪?”通判曰:“此释之,复紊,官司往往待其以疾毙于狱中,是与民除害尔。”纯仁曰:“法不至死,以情杀之,岂理也邪?”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期岁,盗减比年大半。
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纯仁凡荐引人材,必以天下公议,其人不知自纯仁所出。或曰:“为宰相,岂可不牢笼天下士,使知出于门下?”纯仁曰:“但朝廷进用不失正人,何必知出于我邪?”
纯仁性夷易宽筒,不以声色加人,谊之所在,则挺然不少屈。每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已,恕已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
注:掊,搜刮。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牧地初不隶县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
B.或谤其所全活不实,诏遣使按视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
C.忧疾过于忧邦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
D.或谤其所全活不实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以下四组句子,分别表现范纯仁“敢谏”和“爱民”的一组是()
A.愿陛下图不见之怨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 |
B.宜为朕条古今治乱可为鉴戒者纯仁性夷易宽简,不以声色加人 |
C.宽出于性,若强以猛,则不能持久此何不保外使输纳邪? |
D.法不至死,以情杀之,岂理也邪?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赈贷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纯仁认为朝廷军费是由田税所出,故惩治了毁损百姓庄稼的宫廷卫士。他反对以变法搜括钱财,侵害百姓,认为这将使百姓不敢言而敢怒。 |
B.范纯仁敢于弹劾权贵,他指出宰相富粥身为三朝重臣,深受朝廷恩顾倚重,却称病家居,这是不肯效力君主、担当重任的行为,也是立身处世方面的缺失。 |
C.范纯仁为政宽缓,对轻罪的囚犯,并不像一般官吏那样使他们在狱中疾病而死,而是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这样一年之后,被关押的囚犯大半出狱了。 |
D.范纯仁担任宰相时,依据公议荐举人才,并不为了将人才罗致到自己门下,也不要被举荐的人知晓感恩,只求朝廷所任用的是正直的人。 |
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秋大稔,民曰:“公实活我,忍累公邪?”
译文:。(2)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共12分)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辛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下列对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躬自抚养躬自:亲自 | B.慈父见背见背:长辈去世 |
C.门衰祚薄祚薄:福分浅薄 | D.矜悯愚诚矜悯:夸耀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密奉事以孝谨闻密以祖母年高 |
B.有暇则讲学忘疲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
C.非但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之所明知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
D.齐桓得管仲而霸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
下面文句全都体现“悲恻动人”的一项是()
①密奉事以孝谨闻②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
③生孩六月,慈父见背④门衰祚薄
⑤臣生当陨身,死当结草⑥后刘终,服阕
A.①②④ | B.②③⑥ | C.②③④ | D.①⑤⑥ |
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先以简洁精练的语言写自己的孤苦,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作铺垫。 |
B.强调祖母刘的病“夙婴疾病,常在床蓐”,以突出李密的孝情不同于一般的母孙之情。 |
C.《陈情表》的第一自然段,写自己与祖母刘的特殊关系和特殊命运,抒以发对祖母的孝情。 |
D.李密在祖母去世之后,被迫到晋朝廷任洗马的官职,实现了“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宿愿。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杨维岳传
戴名世
杨维岳,庐州巢县人也。生而孝谨,好读书,毅然自守以正。尝以文见知于郡守。一日往谒,适富民有犯法者,守教维岳为之代请,可得金数百。维岳谢曰:“犯罪自有公法。使此人不当罪,而维岳受其金,则不祥;使此人当罪,以维岳故贳之,是以私爱而挠公法也。维岳兢兢自守,惧无以报德,其敢以是为公累?”郡守由是益敬重之。尝读书至忠孝大节,往往三复流涕。慕文文山之为人也,画像祀之。
崇祯中,陕西盗起,都御史史可法巡抚淮扬。维岳曰:“此当代伟人也,不可以不见。”乃徒步诣军门往谒。居无何,寇益急,诏天下勤王。时可法已拜南京兵部尚书,以府库虚耗,军资竭,兵不得出,传檄谕天下捐赀救国。维岳捧檄泣曰:“国事如此,吾何以家为!”即毁家以为士民倡。
崇祯十七年,上崩于煤山。维岳闻之,北面痛哭,累昼夜不能寝食。未一岁,北兵渡江,京师溃,而史可法以大学士督师扬州,城破死之。维岳泣曰:“国家养士三百年,以身殉国,奈何独一史公!”于是设史公主①,为文祭之而哭于庭。家人进粥食,麾之去;平日好饮酒,亦却之。曰:“今值国事如此,饮食能下咽乎!”居三日,北兵至,下令剃发。维岳不肯。人谓:“先生曷避诸?”维岳曰:“避将何之?吾死耳!吾死耳!”其子对之泣,维岳曰:“小子!吾生平读书何事?一旦苟全幸生,吾义不为!吾今得死所矣,小子何泣焉?”人有来劝慰,偃卧唯唯而已。作不髡永诀之辞以见志。凡不食七日,气息仅存。亲属人来观者益众,忽张目,视其子曰:“前日见志之语,慎毋以示世也。”顷之遂卒,年五十六。闻者莫不为之流涕,私谥为文烈公。
呜呼!三代以来,变故多矣,为人臣者,往往身为大官不能为国死,而布衣、诸生又以死非吾事,则是无一人死也,君臣之义几何而不绝也哉!(选自《南山集》,有删节)
注:①主:死者的牌位。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维岳故贳之贳:赦免 | B.累昼夜不能寝食累:连续 |
C.北兵渡江,京师溃溃:被攻破 | D.慎毋以示世也慎:小心 |
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现杨维岳忠义大节的一组是( )
①以维岳故贳之,是以私爱而挠公法也
②即毁家以为士民倡
③北面痛哭,累昼夜不能寝食
④避将何之?吾死耳
⑤乃作不髡永诀之辞以见志
⑥闻者莫不为之流涕
A.①⑤⑥ | B.①③⑤ | C.②③④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维岳喜好读书,坚守正道。他宁可不要数百两银子,也不为犯法的富民“代请”。郡守因此越发敬重他的为人。 |
B.杨维岳一直很敬重文天祥和史可法,他画了文天祥画像经常祭拜;在史可法死后,为杨维岳又设牌位写文章哭祭他。 |
C.清兵南下后,![]() |
D.作者谴责了在民族危难之际贪生怕死的达官贵人,以及不明大义的平民、书生,肯定了杨维岳为守君臣之义而献身的行为。 |
翻译下列句子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
译: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
译:
(3)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3)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