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言文阅读
贡禹字少翁,琅琊人也。以明经絜行著闻,征为博士、凉州刺史,病去官。复举贤良,为河南令,岁余,以职事为府官所责,免冠谢。禹曰:“冠壹免,安复可冠也!”遂去官。
元帝初即位,征禹为谏大夫,数虚己问以政事。是时年岁不,郡国多困,禹奏言:“今大夫僭诸侯,诸侯僭天子,天子过天道,其日久矣。承衰救乱,矫复古化,在于陛下。”天子善其忠,乃下诏,迁禹为光禄大夫。
顷之,禹上书曰:“臣禹八十有一,耳目不聪明,非复能有补益,所谓污朝之臣也。愿乞骸骨,及身生归乡里,死亡所恨。”天子报曰:“朕以生有伯夷之廉、史鱼之直,守经据古,不阿当世,孳孳于民,俗之所寡,故亲近生,几参国政。今未得久闻生之奇论也,而云欲退,意岂有所与?”后月余,以禹为长信少府。会御史大夫陈万年卒,禹代为御史大夫,列于三公。
自禹在位,数言得失,书数十上。禹以为古民亡赋算,口钱起武帝,征伐四夷,重赋于民,民产子三岁则出口钱,故民重困,至于生子辄杀,甚可悲痛。宜令儿七岁去齿乃出口钱,年二十乃算。又言诸离宫及长乐宫卫可减其太半,以繇役。又诸官奴婢十万余人戏游亡事,良民以给之,岁费五六巨万,宜免为庶人廪食,令代关东戍卒。
天子下其议,令民产子七岁乃出口钱,自此始。又罢上林宫馆希幸御者,减诸侯王庙卫卒省其半。余虽未尽从,然嘉其质直之意。禹又奏欲罢郡国庙,定汉宗庙迭毁之礼,皆未施行。
为御史大夫数月卒,天子赐钱百万,以其子为郎,官至东郡都尉。
(节选自《汉书·贡禹传》)
[注]①赋算:人口税。汉制,自十五岁起,至五十六岁,每人每年出一百二十钱。②口钱:人口税。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时年岁不登:五谷成熟
B.意岂有所与恨:遗憾
C.以繇役宽:放宽
D.良民以给之税:赋税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贡禹耿直的一组是(   )
①冠壹免,安复可冠也        ②数虚己问以政事
③天子过天道,其日久矣      ④今未得久闻生之奇论也
⑤宜免为庶人廪食            ⑥禹又奏欲罢郡国庙

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贡禹为臣忠诚,心忧国事。他建议元帝承接衰微的局面,挽救混乱的礼制,恢复古代的教化,元帝欣赏他的忠诚并提拔了他。
B.贡禹遵循经义,据守古道。元帝称赞他有伯夷的廉洁,有史鱼的刚直,认为他是当时世上少有的高尚贤良的人,值得亲近。
C.贡禹年事虽高,仍被倚重。元帝拒绝了他告老还乡的请求,为了挽留他,升任他做了长信少府、御史大夫,使他位列三公。
D.贡禹不屈世风,为民请命。他多次评论政事得失,曾经建议把赋算、口钱起征的年龄延后,但皇帝只延后了口钱起征的年龄。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复举贤良,为河南令,岁余,以职事为府官所责,免冠谢。
(2)臣禹八十有一,耳目不聪明,非复能有补益,所谓污朝之臣也。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辛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
臣之辛苦,非但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之所明知,皇天后土,实所鉴见。伏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身,死当结草。
送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下列对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躬自抚养 躬自:亲自 B.臣以险衅险衅:坎坷、祸患
C.门衰祚薄 祚薄:福分浅薄 D.矜悯愚诚 矜悯:夸耀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密奉事孝谨闻勇气闻于诸侯
B.有暇讲学忘疲 欲奉诏奔驰,以刘病日笃
C.非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之所明知卿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D.齐桓得管仲霸赂秦力亏,破灭之道也

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先以简洁精练的语言写自己的孤苦,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作铺垫。
B.强调祖母刘的病“夙婴疾病,常在床蓐”,以突出李密的孝情不同于一般的母孙之情。
C.《陈情表》的第一自然段,写自己与祖母刘的特殊关系和特殊命运,抒以发对祖母的孝情。
D.李密在祖母去世之后,被迫到晋朝廷任洗马的官职,实现了“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宿愿。

翻译下面语句。
(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辛苦,至于成立
翻译:
(2)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翻译:

请翻译下列名句
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 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3分)
译文:
⑵ 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3分)
译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盲者说
[清]戴名世
里中有盲童,操日者①术,善鼓琴。邻有某生,召而吊之曰:“子年几何?”曰:“年十五矣。”“以何时而眇?”曰:“三岁耳。”“然则子之盲也且十二年矣!昏昏然而行,冥冥焉而趋。不知天地之大,日月之光,山川之流峙,容貌之妍丑,宫室之宏丽,无乃甚可悲矣乎?吾方以为吊也!”
盲者笑曰:“若子所言,是第知盲者为盲,而不知不盲者之尽盲也。夫盲者曷尝盲哉?吾目虽不见,而四肢百体均自若也,以目无妄动焉。其于人也,闻其音而知其姓氏;审其语而知其是非。其行也,度其平陂以为步之疾徐,而亦无颠危之患。入其所精业,而不疲其神于不急之务,不用其力于无益之为,出则售其术以饱其腹。如是者久而习之,吾无病于目之不见也。今夫世之人,喜为非礼之貌,好为无用之观。事至而不能见,见而不能远;贤愚之品不能辨,邪正在前不能释,利害之来不能审,治乱之故不能识;诗书之陈于前,事物之接于后,终日睹之而不得其意,倒行逆施,伥伥焉踬且蹶而不知悟,卒蹈于罗网、入于陷阱者往往而是。夫天之爱人甚矣,予之以运动知识之具,而人失其所予之之意,辄假之以陷溺其身者,岂独目哉!吾将谓昏昏然而行,冥冥然而趋,天下其谁非盲也?盲者独余耶?余方且睥睨顾盼,谓彼等者不足辱吾之一瞬也。乃子不自悲而悲我,不自吊而吊我!吾方转而为子悲为子吊也。”
某生无以答。间诣余言,余闻而异之,曰:“古者瞽②、史教诲,师箴,瞍赋,朦诵,若晋之师旷、郑之师慧是也。兹之盲者,独非其伦耶?”为记其语,庶使览之者知所愧焉。(有改动)
【注】①日者:占卜。②瞽:“瞽”即太师,掌管音乐,一般都由盲人充任,故称“瞽”。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语而知其是非审:判断 B.乱之故不能识治:治理
C.间余言诣:拜访 D.若子所言,是知盲者为盲第:只

下列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天下谁非盲也孰能讥之乎
B.出则售其术饱其腹其无礼于晋
C.而不知不盲者尽盲也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D.闻其音知其姓氏尽吾志也不能至者

下列各句中,都能说明“不盲者之尽盲也”的一组是()
① 厉害之来不能审,治乱之故不能识
② 不知天地之大,日月之光
③ 事至而不能见,见而不能远
④ 而不疲其神于不急之务
⑤ 伥伥焉踬且蹶而不知悟
⑥ 辄假之以陷溺其身者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③⑤⑥

下列对本文分析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盲者说闻音知姓氏,审语知是非,目的在强调观察世界应该辨明是非,学会推理。
B.盲者说,看世人一眼都是对他自己的一种侮辱,这表现了他强烈的愤世嫉俗之情。
C.文中说的瞍、朦都是指盲人乐师。在古代,这些盲人乐师负有诵诗训导的任务,而师旷、师慧则是他们中的突出代表。
D.本文借盲者之言,讽刺世俗贤愚不辨、利害不审、倒行逆施、无所适从、跌入陷阱而不能自省。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入其所精业,而不疲其神于不急之务,不用其力于无益之为,出则售其术以饱其腹。 
②乃子不自悲而悲我,不自吊而吊我!
③为记其语,庶使览之者知所愧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温造,字简舆。性嗜书,不喜为吏,隐王屋山。寿州刺史张建封闻名,书币招礼,造欣然曰:“可人也!”往从之。建封虽咨谋,而不敢以职事。及节度徐州,造谢归下邳,慨然有高世心。建封恐失造,因妻以兄子
时李希烈反,攻陷城邑,天下兵镇阴相撼,逐主帅自立,德宗之。以刘济方纳忠于朝,密诏建封择纵横士往说济,佐其必。建封强署造节度参谋,使幽州。造与济语未讫,济俯伏流涕曰:“僻陋不知天子神圣,大臣尽忠,愿率先诸侯效死节。”造还,建封以闻,诏驰驷①入奏。天子爱其才,问造家世及年,对曰:“臣五世祖大雅,外五世祖李,臣犬马齿三十有二。”帝奇之,将用为谏官,以语泄乃止。复去,隐东都。
长庆初,以京兆司录为太原幽镇宣谕使,召见,辞日:“臣,府县吏也,不宜行,恐四方朝廷。”穆宗曰:“朕东宫时闻刘总,比年上书请觐,使问行期,乃不报,卿为我行喻意,毋多让。”因赐绯衣。至范阳,总橐郊迎。造为开示祸福,总惧,矍然兵在颈,由是籍所部九州入朝。还,迁殿中侍御史。
兴元军乱,杀节度使李绛,众谓造可夷其乱,文宗亦以为能,乃授检校右散骑常侍、山南西道节度使,许以便宜从事。帝虑其劳费,造曰:“臣计诸道戍蛮之兵方还,愿得密诏受约束,用此足矣。”许之。命神策将董仲质、河中将温德彝、邰阳将刘士和从造。而兴元将卫志忠、张丕、李少直自蜀还,造喻以意,皆曰:“不敢二。”乃用八百人自从,五百人为前军。既入,前军呵护诸门。造至,欲大宴,视听事,曰:“此隘狭,不足飨士。”更徙牙门。坐定,将卒罗拜,徐曰:“吾欲闻新军去主意,可悉前,旧军无得进。”劳问毕,就坐,酒行,从兵合,卒有者,欲引去,造传言叱之,乃不敢动。即问军中杀绛状,志忠、张丕夹阶立,拔剑传呼曰:“悉杀之!”围兵争奋,皆斩首,凡八百余人。亲杀绛,醢之;号令者,殊死。取百级祭绛,三十级祭死事官王景延等,余悉投之汉江。监军杨叔元拥造靴祈哀,造以兵卫出之。诏流康州。叔元,始激兵乱者也,人以造不戮为恨。以功加检校礼部尚书,赐万缣赏其兵。
后入为兵部侍郎,以病自言,出东都留守。卒,年七十,赠尚书右仆射。
(选自《新唐书》,有删节)
【注】①驲(r1):驿马。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不敢以职事縻:束缚
B.逐主帅自立,德宗之患:以……为担忧
C.恐四方朝廷易:轻视
D.卒有者,欲引去觉:睡觉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寿州刺史张建封闻名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还也
B.①臣犬马齿三十有二②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C.①矍然兵在颈②吾不忍其觳觫,无罪而就死地
D.①亲杀绛,醢之②何?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温造“富有谋略、长于文辞”的一组是
①造欣然曰:“可人也!”
②济俯伏流涕曰:“僻陋不知天子神圣,大臣尽忠,愿率先诸侯效死节。”
③帝奇之,将用为谏官,以语泄乃止
④造为开示祸福,总惧,矍然若兵在颈
⑤吾欲闻新军去主意,可悉前,旧军无得进
⑥后入为兵部侍郎,以病自言,出东都留守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③④⑧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造尽管自幼喜好学习,不喜欢做官,过着隐居的生活,却心甘情愿到寿州刺史张建封身边做了官。
B.唐德宗面对李希烈等人的叛乱,密诏张建封挑选纵横士劝说表达效忠的刘济,温造被选中,并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C.长庆初年,温造以太原幽镇宣谕使的身份,为刘总分析了他的处境,让刘总幡然顿悟,归顺了朝廷。
D.节度使李绛被杀,温造前往军队处理事务,他利用智谋查找出了凶手,并对他们进行了处罚。

第Ⅱ卷(共114分)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建封恐失造,因妻以兄子。
(2)朕东宫时闻刘总,比年上书请觐,使问行期,乃不报。
(3)叔元,始激兵乱者也,人以造不戮为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