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各类社会活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下列最符合循环经济模式的活动是
A.北方的退耕还草 | B.南方的树林间种菜 |
C.海南一年种植三次水稻 | D.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 |
清洁生产是工业生产中实施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下列有关清洁生产说法正确的是
A.推广清洁生产有利于减轻我国的城市污染,但对缓解资源相对短缺的意义不大 |
B.利用清洁的能源和清洁的生产过程生产清洁的产品 |
C.在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中实施污染控制 |
D.不产生任何污染的生产过程 |
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完成11~14题。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①农牧活动 ②距海远近 ③季风风向 ④纬度位置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甲地降水较丰富,与之关联的资源有
①草原 ②水能 ③石油 ④森林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有关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降水量不足,缺乏灌溉水源 |
B.广泛分布红壤,土壤肥沃 |
C.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少 |
D.纬度偏高,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生长 |
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A.三江平原土壤肥力低 | B.粮食过剩,不必再开发 |
C.保护湿地、维护生态环境 | D.垦荒难度大,成本高 |
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回答9~10题图中①、②、③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为
A.石油、天然气、煤炭 |
B.煤炭、天然气、水电 |
C.天然气、石油、水电 |
D.煤炭、石油、天然气 |
“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发展的主要意义是
①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及相关工业的发展
②有利于改变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③不利于西部农业的发展,降低土壤肥力
④减轻东部能源压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⑤“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酸雨会增多
⑥“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相关产业拉动,经济优势进一步发展
A.①②③④ | B.③④⑤⑥ | C.①②④⑥ | D.①③⑤⑥ |
2009年9月6日上午11时25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的以“一箭双星”方式将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简称“环境减灾”)A、B卫星送入太空。据此回答7~8题。 “环境减灾”卫星对生态环境和灾害进行动态监测,直接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 | B.地理信息系统 | C.全球定位系统 | D.数字地球 |
“环境减灾”卫星不能直接监测的自然灾害是
A.台风 | B.洪涝 | C.地震 | D.森林病虫害 |
读某区域图,完成4~6题。根据图中信息推断,县界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河流 | B.山脉 | C.交通线 | D.人口分布 |
该地区公路线的分布大致
A.沿山谷延伸 | B.沿山脊延伸 |
C.沿等高线延伸 | D.呈东北—西南走向 |
图示区域吸引了日本、美国等国家的企业来投资建厂,据图中信息分析,这些企业的主要产品可能是
A.电子产品 | B.玩具制造 | C.化工产品 | D.服装鞋帽 |
该图是地球经纬网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图中各点位于南半球、西半球、东时区的是
A.① | B.② | C.⑤ | D.⑥ |
图中⑤点位于④点的
A.西北方向 | B.东北方向 | C.东南方向 | D.西南方向 |
若从图中⑤地沿最短航线飞到⑦地,飞行的方向是:
A.沿图中两点间的直线飞行 | B.先向正南飞,再向正北飞 |
C.先向西北飞,再向西南飞 | D.先向西南飞,再向西北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