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部分国家城市化及其经济发展情况比较表”,回答下列各题。
|
1970年 |
2002年 |
||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
人均GDP/美元 |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
人均GDP/美元 |
|
① |
9 |
69 |
13 |
114 |
② |
41 |
282 |
74 |
6 777 |
③ |
89 |
1 912 |
89 |
15 625 |
④ |
71 |
4 861 |
76 |
23 180 |
⑤ |
71 |
1 916 |
77 |
29 486 |
在30多年中,上述五国城市化发展最快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①国与③④⑤三国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说明
A.①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 B.①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比其他三国少 |
C.①国为发展中国家 | D.①国人口增长率比其他三国低 |
下图是低、中、高三个不同纬度的自然带(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百分比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的大小)。读图,回答1~2题。对土壤、生物量、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所储存养分的比重大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A.气候条件 | B.土壤条件 | C.生物条件 | D.地质条件 |
图中所示三个自然带纬度由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
A.①②③ | B.②①③ | C.③①② | D.③②① |
下列关于雨林的说法正确的是
A.赤道穿过的陆地都有雨林分布 |
B.地上植被是雨林生态中最主要的也是最关键的部位 |
C.雨林土壤中的养分来源非常充足,同时又不容易流失养分,所以在自然状态下,土壤养分非常丰富 |
D.雨林生态生物循环旺盛,生态稳定、调节能力强,生态不易被破坏 |
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南方土![]() |
B.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类活![]() |
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更为严重 |
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 |
某调查小组对某地方圆1 000米范围内进行了生态调查,其生态状况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2题。
要对该地这种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进行宏观监控,宜选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 | B.GPS | C.GIS | D.人工科学考察 |
控制该生态现象的发展和蔓延,所采取的最合理的措施是
A.退耕还林 | B.退耕还牧 | C.规定合理载畜量 | D.防止过度樵采 |
左图为某区域的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地图,每个小方格表示实际长宽各10米,图中r表示河流,s表示林木,h表示住房,f表示耕地,右图中数据表示相应区域内各方格的平均海拔高度(单位:米),回答1—2题:
图A中河流的流向是
A.自南向北流 | B.自北向南 | C.自西南向东北流 | D.自东北向西南流 |
若将两层图加以叠加,可以直接
A.估算出该区域内河流的流域面积 | B.计算出该区域内林木的蓄积量 |
C.计算出该区域内耕地比重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