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要凭粮票才能购买到粮食。1990年,广东省宣布终止粮票的流通,1993年全国终止粮票的流通。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供应紧张 |
|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缓解了粮食紧张状况 |
| C.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
| D.农村改革率先在广东开始 |
1992年6月,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与会各国签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明确了发达国家应承担率先减排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支持的义务。由此可知,环境问题的解决( )
| A. |
主要是联合国的责任 |
B. |
完全依赖于发达国家 |
| C. |
消除了国家间的矛盾 |
D. |
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 |
1917年秋,俄国经济濒于全面崩溃,粮食危机已经发展为城市居民的真正饥荒,彼得格勒、莫斯科的居民每天只能得到极少量面包,有时甚至连这点面包也没有。该局面( )
| A. |
暴露出沙皇专制统治的极端腐朽 |
B. |
客观上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
| C. |
迫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退出一战 |
D. |
缘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
18、19世纪,英格兰的一些小村落发展为人口稠密的城镇,“烟囱让古老的塔尖相形见绌……北部铺上了第一条铁轨,迎接新火车头的到来,蒸汽货轮开始在入海口和海峡上定期往来”。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由于( )
| A. |
人文主义的复兴 |
B. |
全球航路的开辟 |
C. |
近代科学的兴起 |
D. |
工业革命的开展 |
中世纪西欧庄园中有擅长各种工作的人,如木匠、铁匠、金银匠、鞋匠、渔民等,庄园里所需要的绝大多数生产工具和日常用具都是由农奴生产制造的。这反映出当时的西欧庄园( )
| A. |
自给自足特征明显 |
B. |
农奴生活质量较高 |
| C. |
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
D. |
奢靡浪费之风盛行 |
《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其诞生于图中的( )

| A. |
① |
B. |
② |
C. |
③ |
D. |
④ |